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民办教育 > 民教新闻
社区教育是社会文化繁荣的重要载体
2011-12-02    人民政协报教育在线周刊

字体大小:

  教育资源向居民敞开大门

  为深入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落实国家和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实现《朝阳区“十二五”期间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提出的社区教育各项任务,朝阳区政府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教育工作的意见》。

  “‘十二五’期间,朝阳区将进一步提高社区教育质量,发动群众学习热情,提升居民素质。”朝阳区教委副主任刘丽彬介绍说,五年内,朝阳区内的各所学校资源逐步面向社会开放,居民有望共享学习场地。朝阳区的社区教育注重整合区域内的教育资源向公众开放,不仅是学校的体育设施对居民开放,学校优质的课程和教师等教育资源也将形成向社区居民开放的制度。而家庭教育、学生课后教育也已纳入朝阳社区教育,由区教委和相关部门统筹管理。

  来自朝阳望京东湖街道的单继红介绍,如今已有近3000名社区居民在街道办理了健身卡,每个周末有一天这些居民可凭卡进入北京80中、陈经纶分校、朝师附小等学校健身。她说,除少数维护成本较高的设施居民须按优惠价格付费外,多数学校体育设施都向居民免费开放,并且开放体育设施的学校还会派出体育教师现场义务指导居民健身。

  来自朝外街道的外来务工人员张书林就是社区教育的受益者。在社区教育大会上,他被评为2011年“朝阳区学习型新市民”。拿着刚刚颁发的证书,他自豪地对记者说:“我就是朝外人。”从事美容美发行业的他在北京打拼20多年,已经从精神上扎根朝阳。“朝阳区的整体学习氛围很好,很重视对市民的教育,我融入其中并受益。”刘书林介绍,朝外街道很重视对居民的党建工作,并且对外来务工人员一视同仁,2006年他在街道入了党。如今,刘书林的美发店从最初的夫妻店已发展成为有60多名员工的直营连锁机构。得益社区教育的他,也把学习氛围带到自己的团队中,他鼓励员工参加北京市美发设计大赛,教育年轻员工到孤寡老人及行动不便的人家里义务理发。“先学会了做人,学技术就不成问题了。年轻人,通过这样的方式服务老人及弱势群体,从而会更加懂得孝敬自己的老人,拥有社会情怀。”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委员孙善学对朝阳未来五年的社区教育的发展提出要求,“第一,在学习机制、制度方面再进行深入的探索,形成各部门协同推进的局面;第二,社区教育要突出朝阳特色,要先试先尝,勇于探索;第三,促进中小学、大学机构等教育资源向社会开放。”他建议在职业学校建立市民学习日、市民学习课堂等,并向外来务工人员等社会群体倾斜开放。

推荐内容>>升硕打破民办校“天花板” 打通民办教育办学层次 
推荐内容>>民办高校实现历史突破 获得硕士点授权 
推荐内容>>我国民办高校首次获得研究生招生资格 ……更多>>民办教育专栏

推荐专栏>>教育新闻综合新闻 学前教育 基教新闻 高教新闻  教师新闻 考试新闻 就业新闻
    >>高等教育高教新闻 海外概况 高教研究综合研究 教学研究 发展研究 专题研究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全国社区教育2017年度工作研讨会在西安召开
· 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
· 中国将加大社区教育投入力度 打造全民终身教育
·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推荐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的通知
·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社区教育示范区评估标准(试行)》的通知
· 教育部关于重新公布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名单的通知
· 九部门:大力发展老年教育 重视农村居民的教育培训
· 人民日报:提高科技奖励溢出效应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