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部 > 部委动态
2012年国家公派出国留学选派工作会议举行
2011-09-28    教育部

字体大小:

  2012年国家公派出国留学选派工作会议于2011年9月28日在长沙召开,会议由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组织召开。今年正值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成立十五周年,会上,留学基金委秘书长刘京辉简要回顾了留学基金委成立十五年来在国家公派出国留学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和所做的大量工作,并提出了今后国家公派出国留学总体设想和2012年的选派计划。

  2012年计划以国家留学基金资助方式在全国选拔各类留学人员16,000人,其中研究生6,000人,高级研究学者、访问学者(含博士后研究)、本科生等类别10,000人。选派工作将围绕《教育规划纲要》的贯彻落实,推出一系列改革和创新措施,比如将面向全国高校和各行业选拔出国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并允许在外优秀自费留学生申请;对部分项目推行以科研项目和研究课题为依托的新的选拔办法;新设立国家公派优秀本科生出国交流项目等。

  《2012年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出国留学人员选拔简章》及有关出国留学项目的详细情况计划于2011年11月1日在国家留学网(http://www.csc.edu.cn)上公布。凡符合选拔简章及相应项目要求的人员,均可按规定的程序和办法申请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出国留学,申请受理时间为2012年3月1日至3月20日。

  教育部、财政部有关司局、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秘书处负责同志和中央及国务院有关部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委)、人事厅(局)、全国主要高等院校负责国家公派出国留学工作的同志等500余人参加了会议。

  留学基金委有关负责人答记者问

  9月28日,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留学基金委)召开了2012年国家公派出国留学选派工作会议。会上,公布了今后国家公派出国留学总体设想和2012年的选派计划。留学基金委负责人就国家公派出国留学的有关情况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一、请介绍国家公派出国留学的基本情况。

  答:国家公派出国留学是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公派出国留学始终坚持为国家发展战略服务的宗旨,以国家发展战略、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以培养一批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自1996年留学基金委成立以来,国家公派留学的选派始终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取“个人申请、专家评审、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签约派出、违约赔偿”的选派和管理办法,建立了涵盖各专业领域达3,200人的评审专家库,保证了选派质量;选派规模从1996年的2,044人增至2010年的13,036人;15年间共选拔91,560人;目前仍在外学习的留学人员23,700多人;按期回国率平均为98.23%。国家公派留学成为国家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及国家急需各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促进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拓展了我国与世界各国教育、科技、文化和经贸等领域的合作与交流。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海归”还是“海待”:今天,我们该如何看待出国留学
· 疫情影响下出国留学遇阻?教育部回应
· 出国留学:多国联申成新风向
· 教育部:2016至2019年留学生学成回国占比达八成
· “十三五”时期出国留学事业迅猛发展,留学生成“中国名片”
· 教育部采取积极举措 应对疫情期间出国留学难
· 疫情和美国留学新规夹击下,今年的出国留学市场遭遇了些啥?
· 教育部:疫情对出国留学的影响是暂时的
· 留学基金委副秘书长张宁:上半年留学人员会大幅减少
· 留学:“不差钱”背后的文化交流互鉴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