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命回归自然
生命来于自然,归于自然,这里记录了几位骨灰安置的人生片断。
1991年,於女士从浙江来北京看正在读书的女儿,这是她1958年离开沈阳后,第二次来北京。这次来,她还有个心愿,要去八宝山为她的恩师扫墓。原来,她的恩师是上海一代名医章次公先生,1955年应召赴京工作,任卫生部中医顾问,兼任保健局中南海保健医生,1959年底因肺癌在京逝世。
她的女儿告诉记者:“那次八宝山扫墓,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章老先生气派而宽敞的公墓。我发现不远处有一面骨灰墙,里面放满了骨灰,一个来扫墓的家属借来梯子爬上去,对着一个小格子伤心欲绝痛哭的场景。那个场景让我记忆深刻,与过去家乡坟场遍地的烛香、鞭炮、纸钱和哭声组成的混乱场面绝然不同,是一种孤伶伶的绝望无助的怪异感,阴阳之间的世界被悬在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半空中,让生者与死者都很难受。”
推荐阅读:福建发生校园暴力案件:少年模仿电影打死同学
推荐阅读:校园暴力事件频发 为何总见学生没素质?
推荐阅读:校园暴力频发 专家建议“三力合一”进行遏制
这段回忆中的两个人物是来自一个家族的表兄妹。上世纪90年代中期,程女士在八宝山一个挤满了骨灰盒的阴森的大屋子里取走了母亲周女士的遗骨,她母亲生前是有洁癖的漂亮女人,临终时表示:让女儿把她的骨灰一半埋在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北京,另一半带回她生命记忆中最幸福的出生地四川,那儿有从小宠爱她的父母。于是,女儿将骨灰取出后在卢沟桥边种下一株桃树埋葬了母亲的一半遗骨,另一半带回成都老家的乡下埋葬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