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新闻
改变不了高考就找个“好老师”
2017-06-28  中国青年报  

字体大小:

  看了《中美日韩四国高中生学习意识与状况比较研究报告》(下称报告),需要自信的是:我国的高中生,并不比一些发达国家差。但不可忽视的是,中国高中生也有着纠结的一面。

  这样一组数据能说明问题,中国高中生较美、日、韩高中生更喜爱学习,学习习惯也更好,学习压力也下降了5.3%。可是,中国高中生不想去学校、想逃课、想摔砸东西、想骂人喊叫、对生活悲观的比例均有所上升。其中想逃课上升了10.3%,想摔砸东西上升11.9%。

  有人就进行质疑,现在的00后实在太矫情,生活条件好了,老师水平高了,压力小了,事情却越来越多了?

  这还真不能怪他们!社会变得更加复杂,社会关系经历着巨大变化,让高中生无所适从。信息传播太快,青少年价值观正在形成之中,很容易被带跑偏。以前,我们可以心无旁骛面对高考;如今,高考不再是唯一出路的情况下,像出国、自主招生等选择多了,反而会让孩子面临更加复杂的系统压力,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

  我们分析问题的时候,有时往往会陷于一种悖论,家长压力小了,老师素质提升了,社会环境宽松了,可是孩子压力依然很大,怪谁?好像谁也怪不着。

  不妨再看这样一组数据,喜欢志愿者活动的中国高中生有六成多,略低于美国,高于韩国和日本。可见,我国中学生骨子里有一种文明——志愿者文化,这也是共青团中央一直倡导的。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实际上,中日高中生参加志愿者活动的比例远远低于美韩,仅略超过三成。同比,82%的韩国高中生、75.9%的美国高中生参加过志愿者活动,毫不讳言,我们与人家差距相当大。

  莫以为00后可以糊弄,他们的素质甚至走在了社会的前面。不是否定老师的教育作用,很多时候高中生的观念养成,与社会有关,与学校教育的关系并不大。像志愿者文化,是文明社会熏陶出来的,并不一定是老师教出来的,学校活动供给本来就不足。从这一点来看,学校教育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提升。

  套用一句话,灵魂走得太快,教育却落在了后面。有人会鸣冤叫屈,高考是现阶段最公平的选拔方式,学生有压力没时间参加课外活动很正常。试问,难道有压力就可以稀释教育责任?

  不得不看到,在北上广一些教育资源丰富的名校,应试教育之外,素质教育做得并不差。例如,北京的一些名校,语文老师能直接指导孩子读《红楼梦》这样的名著,而且是常态,一些县城的学校显然做不到。教育资源的丰富性直接决定学生的素质,老师是决定性因素。现实情况却是,很多县城高中,只能用刻苦弥补教育资源的不足,苦情就成为应试教育的代名词。要知道很多高中,一过了二年级,体育课、音乐课都变成了自习课。

  抛开北上广不说,绕不过这样一个现状,以目前的收入和社会地位,高中教师岗位很难吸引社会一流年轻人才,这正是矛盾所在。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一位好的高中老师,对于一个青少年的改变作用非常大。总有一种误解,认为在高考制度框架中,教育制度不可能有创新,老师只是教书匠。但实际上只有高素质的老师,才有可能在满足学生应试能力训练培养之余,还有余力进行教育实验,进行改革的探索。具体来说,我们必须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更加舍得投入,使得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持续流入教师队伍中。当然,教育部门一直在做这样的事情,不过,不看广告看疗效。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全国1291万考生迎来2023年高考
· 今年高考结束了,高考未来再思考
· “硬核”科技元素贯穿今年高考语文试卷
· 又到一年高考时,应该让考生和家长知道高考的隐形功能了
· 加油吧,1078万考生
· 2021年高考时间公布 教育部要求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志愿填报指导
· 聚焦2020高考:今年高考题,看点在哪里
· 教育部 公安部联合指挥调度全国高考工作
· 防控常态化,高考如何战疫?
· 教育部:坚持最高标准最严要求做好2020年高考工作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