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英进大学的时候是26岁,一些和他一样的学生都觉得时间给耽误过去了。所以思想状态有时候显得比较混乱。学完了之后会怎么样谁也不知道。
这种混乱在学习上也有所体现,在这一部分的同学中间,他们热衷讨论社会的一些现象,而在学习上有所松懈。
时任清华大学副校长的滕腾也看到了77级大学生的思想上出现波动。
滕腾对当时的情况做了分析,他说:“有一部分学生,文革的影响也相当深的,这些你想想看,都是红卫兵,文化革命期间,他们是造反的,对不对?很多都是造反的,所以接受所谓真理标准讨论是要纠正他们对一些,比如说一些非常简单化的,文革期间还保修下来相当一些影响。”
1978年12月,中央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确定了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发展方针。
随着国门的不断打开,给当时77级大学生带来了一些新的思想冲击。
之前由于没有对外开放,大家对外部世界也不知道,开放以后,结果,看看周边,李继定发出了疑问:“我们大陆好象比台湾生活水平各方面,还要差一块。北韩比南韩要差一块,我们社会主义代表的这种苏联比美国也差一块。大家有时候情绪也比较悲观,我们怎么回事?说社会主义,说共产党你好,怎么我们比人家要差呢?而且这个差距还比较大呢?”
谢新佑记得有好些同学经过自己的一些体会,觉得社会主义就是平均主义,社会主义就是吃大锅饭的,越搞越不好。还有就是说毛泽东思想在民主革命时候还能够谈得到一些,但是到了后来,到底毛泽东思想是什么内容?都说不清楚了。有的甚至说社会主义是不是“乌托邦”主义,到底应该怎么个走法?多数的人认为看不清楚,心里有一种迷茫。
1980年5月,中国青年杂志在第一栏的显要位置开辟了一个新的专栏,“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并当期发表了一篇署名为潘晓的读书来信《人生的路啊,怎么越走越窄》。作者在文中表达出来的思想困惑引发了很多77级、78级大学生参与讨论,并在那一代大学生提出了“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这个严肃的问题。
为了解决77级2班当时的学生思想问题,1979年,新学年开始后,政治辅导员谢新佑组织召开班会,进行讨论。
谢新佑记得当时的原则是不扣帽子、不打棍子,不揪辫子。就是在让同学们能够充分地有什么就讲什么,充分地把不同的意见就讲出来。希望同学们不要动不动就要扣对社会主义不满,所谓的反对言论的等等。同时谢新佑也跟同学讲清楚,同学们说是什么?观点是怎么个看法?不作为今后政治思想鉴定的一些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