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高中毕业回下乡,做了两年农民的王文一也是清华大学化工系77级2班的一名新生。
王文一觉得是非常幸运的,在那时候,上大学10个人只有一个人能上大学,甚至15个人只有1个人能上大学。
1978年3月5日,清华大学大学化工系77级2班作为一个全新的班集体成立了。当时这个班集体共有30余名字同学。青年教师谢新佑被分配到这个新的班,担任政治辅导员工作。
谢新佑记得这个班的学生分四类型,一部分是属于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这部分人大体是9个人,他们全班是33个人,第二部分是来自于工厂的,有10个人,还有就是教师,就是民办中学的一些教师,这个是9个人,还有是应届毕业生,这个是四个人,所以一共是33人。在开始的时候,这部分人由于个人的经历不一样,所了解的社会的一些情况和自己的一些体会,思想状态都相差很大。而看年龄最小的是17、18岁,大的是到31岁,所以年龄差也比较大。
1978年的5月10日,中共中央党校的内部刊物《理论动态》刊登,由南京大学哲学系讲师胡福明撰写,经杨西光等人多次修改和胡耀邦最后审定的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1日,《光明时报》以特约评论员文章的形式予以公开发表,新华社全文转发。12日,《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同时转载全文,全国绝大多数省市自治区的报纸也相继转载,由此围绕着真理标准问题,展开了全国性的大讨论。
当时不仅仅学生的思想混乱,而且当时社会上也有一些不一致的认识,所以以至于才有“实践是检验整理的唯一标准”这样一个大讨论。
讨论的气氛很热烈,大家也没有什么顾虑,讨论一些事情。讨论到最后,大家大概形成了这样一个,自然而然形成一些东西,就是说现在的制度现在还是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还是有不断完善的问题,不能指望一个东西在短短的时间内就完善了,这是一个基本的故事。还有一点要做的事情,每一项改革到底对不对?到底我们现在对社会的一种发展分析的到底对不对?唯一的还是要通过实践来检验它,如果实践是正确的话,我们就按照正确的去做。
谢新佑回忆道:“平反了一批冤假错案,但是一个是对刘少奇同志,原来是最大的组织派,现在是平反了,还有一个是对彭德怀同志平反了,那时候说是最大的右倾主义分子。还有平反了一大批冤假错案,这个事情也是给学生一个很的大震动。以前搞的文化革命,是阶级斗争,现在要赶快要转型,然后对老主席的印象,自己心里面,以前是神,一切都是正确的,现在呢,那么多错误,都搞错了,现在是从神到人,人才有错误嘛,这样对大家的震动是很大的。”
从真理标准的讨论引发对文章的反思,在77级2班也带来同学们对自己过去的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