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专题 > 清华百年校庆 > 与清华有关的口号
蒋南翔:又红又专开辟特色育才路
2011-04-18    中国教育报

字体大小:

  最宝贵的教育就是课程教材之外“剩下的东西”

  6年大学生活在人生长路上只是短短一段,但给“5字班”学生带来的影响却是终身的。

  “学校里的所知所会所能,变成了工作以后取之不尽的‘老本’。”建筑系65届毕业生马国馨后来被评为国家设计大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入学时他却给人以“清高”、不合群的印象,毕业时同学都说他和入学时判若两人。马国馨将成功归功于清华大学的“两个集体”制度:“参加了文工团让我变得‘关心集体’了,学会了团队协作,这在后来的工作中帮我攻克了不少技术难关。”

  蒋南翔深刻的教育思想和制度创新,历经50多年的历史检验,接受了半个世纪的风雨洗礼,今天依然焕发着蓬勃的生命力。

  今天的人们,对改革开放后30年取得的成就,容易取得共识。而对改革开放前30年,由于有一些失误,人们存在一些歧见,在高等教育领域也是如此,尤其是解放后到“文革”前的17年。

  对此,何东昌感慨地说:“‘文革’前17年,我国自己创建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虽然时间不长,也不够完备,但总的来说是成功的,它为我国改革后30年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才资源。”

  历史不能割断,今天的“学术大师、兴业之士、治国之才”,很多是前30年培养的。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基础。

  80岁的老人凌瑞骥现在每天坚持看《参考消息》。前两天,英国《卫报》一篇专家观点称:中国崛起会是一个全新的模式,对他很有触动。“中国要走自己的路,中国的高等教育也要走自己的路。”凌瑞骥说,“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左’的干扰下,蒋南翔其实就是在探索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道路,造就一代全新的知识分子,体现在‘又红又专’上,现在看,取得了效果。”

  不光是学生队伍,清华的师资队伍也在坚持又红又专的方向。学术地位越高的群体,党员比例越高。院士中85%以上是党员,教授群体的党员比例达到80%。

  “学生最佩服的教师都是党员,这对于学生的影响可想而知。”方惠坚充满激情地说,“从教师到学生,都在政治上、业务上严格要求自己,这就形成了优良的风气,是一种无形的力量。”

  爱因斯坦讲过这样一段话:“什么是教育?当你离开学校以后,把老师们的堂堂讲课都忘了,把那些课本教材都忘了,还剩下的东西,那就是教育。”

  曾担任建5班政治辅导员的单德启经常在想,“剩下的是什么”?“我认为,就是‘人’的自我成长。”单德启感慨地说,“‘5字班’学生的成长,虽不能说尽善尽美,但可以说是符合这一价值的标本之一。”

  1987年,蒋南翔在最后一篇关于教育的论著《高等教育要认真解决两个根本问题》中,十分恳切地指出:“我国长期的教育实践告诉我们一条最重要的经验,办高等教育,必须优先考虑和解决两个根本性的问题,一个是方向问题,一个是质量问题。评价教育的成败优劣,归根结底取决于这两个问题解决得如何。”

  聚是一团火,撒是满天星,在学校就要把这团火点旺,到社会就要把星星撒满。“我们水5班将近130人,绝大多数人在退休的时候,仍在县水利局、在基层干水利事业。没退休的同学,依然在自己的岗位上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大家都取得了不俗的成就,无愧于学校的培养。”65届清华毕业生、原水利部部长汪恕诚这样说。

  正如汪恕诚所说,记者见到的65届毕业生,都已年过花甲,但显得生气勃勃,充满生活激情和工作热情。又红又专、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这些学校的教育理念已经成为他们宝贵的人生财富,影响着别人,在社会中传递。

  自5班毕业生、我国著名航天专家吴宏鑫院士说:“有母校给我的正确的人生观、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过硬的本领,我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毕竟,一个民族,需要多一些胸怀大志、仰望星空的人。” (记者 杨晨光)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刘延东出席纪念蒋南翔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
· 蒋南翔:开创新清华
· 蒋南翔:以身践行 引领清华
· 蒋南翔:政治挂帅的校长
· 蒋南翔:清华大学原党委书记、校长
· 蒋南翔:又红又专 学以致用
· 蒋南翔简介
· 蒋南翔:促进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
· 蒋南翔:留给清华的最大财富
· 蒋南翔:探索符合中国的社会主义教育规律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