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教育工作
教育有两个方面的任务,一个是教,一个是育。教当然是指教书,这个“书”是形象的东西,不能仅仅指教书本;一般的教学,可以没有书,也能教。育是指以身作则地育人,要做好这些事情,必须团结起来。不团结,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这个队伍就组织不起来。
——《谈教书育人》(1987年),《钱伟长文选》(第三卷),第95页
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工作方法和思想方法,所学的课程也好、专业也好,无非是一种载体,通过这个载体来促使大家掌握这种方法。
——钱伟长《以赤子之心办兴国之学》,《中国教育报》2007 年4 月30 日
教学的过程,就在于让学生搞清“模型”的意义。因为“模型”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是对客观事物的近似描述。我们要引导学生提出“模型”,通过抓“模型”,教给学生一种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钱伟长《如何培养有创新精神的人》,《群言》2001年第1期
重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且是辩证唯物主义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不是背背书就能达到的。
——钱伟长《培养跨世纪的一代新人》(1996年),《思想理论教育》1996年专辑一
在我们现行的高考制度里,过去若干年以来,鼓励了很多同学去背书,中、小学生都是靠背书过日子。……听说考的结果拿到197分的就能进重点中学,196分以下的就只能进一般的中学。因此,只能有三个错别字,这样刚刚197分。如果有第四个错别字,就决定了你的终生,不许你进重点中学了,当然你也就没有机会进重点大学了。这些背下来的东西有什么用呢?我说屁用处也没有!
——《谈学习方法》(1982年),《钱伟长文选》(第二卷),第36-39页
一个教师没有自己的东西,照本宣科地念一通的话,还不如请个播音员来念念。
——《加强和改进“两课”教育的问题》(1994年),《钱伟长文选》(第四卷),第128页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在谈到教师问题时,我就提出,你不教课,就不是教师;你不搞科研,就不是好教师。
——钱伟长《论教学与科研关系》,《群言》2003年第10期
教师的提高,不是靠听课进修,而是主要靠做科研工作,边研究边学习,缺什么学什么,边干边学,这是积极有效的方法。
——钱伟长《论教学与科研关系》,《群言》2003年第10期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我刚到上海工业大学任校长,就提出拆除“四垛墙”。这“四垛墙”是:学校和社会之间的墙,教学和科研之间的墙,各学院各专业之间的墙,教与学之间的墙。
——钱伟长《论教学与科研关系》,《群言》2003年第10期
高等学校的教学工作的质量,并不仅仅是用教给学生的知识数量的总和来衡量的,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如何在已经获得的知识基础上去获得更多的知识,组织这些知识为某一个特定的生产服务。因此,过多地、过分繁琐地进行教学,灌输给学生以百科全书那样多的知识,并不能达到提高质量的目的。
——钱伟长《高等工业学校的培养目标问题》,《人民日报》1957 年1 月31 日
那种把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界限划分过严、各种专业分工过细、互不通气的孤立状态必须打破。长期以来,在我国形成的理工分家,社会科学、文科和理工农各科分家现象,业已明显地影响着培养建设“四化”人才的质量,现代已经到了非改革不可的时候了。高等教育的综合化将是新时期高等教育的重要特征。
——《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1985年),《钱伟长文选》(第二卷),第204-205页
搞自然科学技术的人要懂得一点社会科学;搞社会科学的也要懂一点自然科学,这样才能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最先进的社会主义国家。
——《20世纪末自然科学发展总趋势》(1986年),《钱伟长文选》(第三卷),第4页
我认为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传统的学科交割界即将会消除,它们将会结合成一个完整的科学知识体系。不同学科之间不再是“隔行如隔山”,而是相互“取长补短”。这种科学的结合,就是世纪之交科学发展的特点之一。
——钱伟长《学科的融合将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光明日报》1998年6月16日
中、小学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一个公民必须有的修养和知识,也就是“通识”。
——钱伟长《中、小学教育的目标是对公民进行“通识”教育》(1986年),《群言》1986年第3期
现在大学里有两大缺点,一是太死,二是太专。你们的基础应该宽,基础宽才能爬的高,这如同盖房子一样,基础是很重要的。光靠专业是站不住的。
——《和青年朋友们谈学习问题》(1997年),《钱伟长文选》(第五卷),第33页
大学教育的思想必须改变,不能再像原来那样希望学生毕业后在某一专业范围内什么都懂,如果照这种思想,读八年大学也不够,学校主要教会学生自学能力,将来边学边工作,工作到老学到老。
——《科技新发展对今后各方面的影响》(1984年),《钱伟长文选》(第二卷),第185-186页
专业人员历史知识没有,地理知识没有,很危险哪!
——《智力开发和人才培养问题》(1985年),《钱伟长文选》(第二卷),第230-231页
我们应该重视文史哲经济法律和一些理工科的通才训练,毕业生中有很多人在将来并不停留在本专业的工作上,而是有大量毕业生是用来充实干部队伍,和充任各级行政工作的。
——《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1985年),《钱伟长文选》(第二卷),第202-203页
最近几年,很多地方搞了重点中小学校或重点班级。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必要的,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它的使命就应该完成了。若再搞下去,危害性就会越来越大。
——钱伟长《中小学的重点学校重点班级应该取消》,《光明日报》1984年7月31日
我们首先要培养一个全面的人,一个爱国主义者,一个辩证唯物主义者,一个具有文化艺术修养、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其次才是一个拥有学科专业知识的未来的专门家。
——钱伟长《以赤子之心办兴国之学》,《中国教育报》2007 年4 月30 日
来源:光明日报 转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