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专题 > 清华百年校庆 > 与清华有关的口号
钱伟长:“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
2011-04-17    清华大学校史研究室

字体大小:

  谈爱国主义和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

  高中毕业后,我的兴趣全在文史国学方面,一心想报考名教授众多的清华大学文学院。可是,开学后的第三天就发生了“九一八”事变。国难当头,热血奔涌,我下定决心“弃文学理”,改学物理。我要用自己的聪明才智造出中国人自己先进的武器,赶走凶残的侵略者。

  ——钱伟长为《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同命运,与人民齐奋斗》丛书写的序言,上海大学报,2005年11月28日

  其实我出国,绝对不是为了自己、为了家庭,而是为了国家,我是想学科学、走科学救国的道路。

  ——《怀念钱穆先叔》(2000年),《钱伟长文选》(第五卷),第83页

  从大处而言,一个民族若失去他们自己的管理能力时,这个民族是没有前途的。不要以为我们有12亿人民,就可以永远地站立起来了,事情绝非如此。……所以不要以为人口众多和地大物博,就永远地有出路。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今天独立富强的新中国。

  ——《谈大学生的学习》(1994年),《钱伟长文选》(第四卷),第132-133页

  我们从旧社会来的人都知道,若没有一个独立富强的国家,就不可能有一个民族的尊严,更不会有一个民族中个人的一切。

  ——《没有一个独立富强的国家就没有个人的一切》(1990年),《钱伟长文选》(第三卷),第221-222页

  我们不能糊涂,必须认识到没有一个统一的、团结的、强大的国家,就没有一个民族真正的生存条件。若一个民族连独立生存的条件都没有,整个民族是一个无国籍、没归宿的群体,你个人又逃到何方?

  ——《没有一个独立富强的国家就没有个人的一切》(1990年),《钱伟长文选》(第三卷),第221-222页我没有专业,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

  ——钱伟长《以赤子之心办兴国之学》,《中国教育报》2007 年4 月30 日

  有人问我是学什么专业的,大家知道我是搞力学的,可是我可以告诉大家,我从来也没有学过力学,只是当时没有人能够讲好力学,国家需要,我就上了讲台。别把专业看得太重,国家需要是最重要的。

  ——钱伟长《身体力行克尽厥责》,《科技日报》1995年6月15日

  自己的祖国不富强,在国外最多当一个二等公民。

  ——《关于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几个问题》(1980年),《钱伟长文选》(第一卷),第223页

  曾有不少人问我,作为一个科学家和教育家,作为一个民主党派人士,贯穿你一生的信念是什么?我的回答是:一切从国家的需要出发。

  ——钱伟长《爱我中华,自强不息》,《群言》2004年第 10 期

  新时期知识分子的任务,就是建设我们的国家。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建设,都需要知识分子。我们在许多不同的岗位上工作,把各自的本职工作做好。

  ——《新时期知识分子的地位和作用》(1984年),《钱伟长文选》(第二卷),第136-137,140页

  在我们这支知识分子队伍中,不能说个个都是好的。我们今天也有一些不像话的知识分子,善于抬轿子,善于溜须拍马。

  我们有没有资产阶级意识?我说有。我们现在的确要考虑到自己的很多问题,但要有古代中国人的牺牲精神,像张骞这个知识分子就是好样的,完全不考虑个人的利益。

  ——《新时期知识分子的地位和作用》,《科学·经济·社会》1984年第2卷第1期

  科学家自身要坚持高标准。我认为这个标准至少有三个方面。一是要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科学家要追求科学真理,但是更要爱国、热爱中华民族,也就是要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科学家从事研究,也要讲究对社会、国家和民族的贡献。……科学家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科学家做研究也应该对社会发展有真正的推动作用。二是除了自己的专业外,还要懂一点哲学。哲学很重要,很多学问做深了,都会碰到哲学问题。数学是这样,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都是这样。所以科学家一定要研究一点哲学,要懂哲学。没有哲学思想的指导,很难取得重大的科研成果。三是要锐意创新。我认为创新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思想的创新,革新某个学科的根本思想;二是方法的创新,包括数学方法和实验方法;三是开拓已有思想和方法的新应用领域。不管做什么研究,都应该努力在这三个方面有所创新。

  ——钱伟长《科学基金对繁荣科学至关重要》,《科学时报》2006 年5 月25 日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钱伟长中文信息处理科学技术奖颁奖
· 上海各界纪念钱伟长诞辰100周年 钱伟长图书馆落成
· 清华大学举行座谈会纪念钱伟长诞辰百年
· 清华大学纪念钱伟长诞辰百年
· 2010教育盘点——钱伟长逝世
· 民盟中央主席缅怀钱伟长:科教兴华奔走为苍生
· 钱伟长晚年的两个"着急":对教育现状并不满意
· 爱国敬业后辈楷模 悼念钱伟长教授
· “钱校长”是钱伟长生前最喜欢的称呼
· 戴世强:钱教授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