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天生的一个方言学者
1922年,赵元任《国语留声片课本》在商务印书馆出版,他的同学好友胡适为该书作序。序言以知己的口吻赞曰:“他有几种特别的天才。第一,他是天生的一个方言学者。他除了英、德、法三国语言之外还懂得许多中国方言。”的确,赵元任在语言上有着异常的天赋,自幼便显示出超凡的语言能力。他生于天津,两岁迁至北京,三岁迁往河北磁州,五岁又迁至保定。因此,咿呀学语之时,他便学会说“不完全”的北京话、天津话、河北话,还跟着姑妈表弟学会了常熟话。六岁从私塾老师学会用常州方言诵读四书五经。十三岁学会苏州话,并学会用反切和倒转反切说话。在美国念书以及回国工作期间又跟同学、朋友学会了无锡话、南京话、扬州话、上海话、安徽话、湖南话、湖北话、广州话、福州话等。直至1959年,在近60岁的时候到台湾讲学,又学会了复杂难懂的闽南话。
胡适还这样称赞赵元任:“他学方言的天才确是很惊异的。……他不但能说许多方言,并且能在短时间之中辨别出各种方言的特别之点。”“他有两只特别精细的音乐耳朵能够辨别那极微细的,普通人多不注意的种种发音上的区别;他又有一副最会模仿的发声器官,能够模仿那极困难的,普通人多学不会的种种声音。”(《国语留声片课本》序》)。赵元任本人并不满足于这种异常的天赋,调查记音是他语言研究准备工作之首。他说:“用表格用录音器作系统的调查工作是一回事,到各处学说各种话当然又是一回事。对于两方面都有兴趣,并且学着说一点当地的话,可以使发音人放心说他们本地的话,免得有时误认为我是政府派来宣传统一国语,反而想法子跟我说国语。”(赵元任《我的语言自传》)作为好友,胡适自然更了解这位“天生的一个方言学者”,胡适说:“他又是一个科学的语言学者。单靠天生的才能,是不够用的,至多不过学一个绝顶聪明的口技家罢了。但是,赵先生依着他天才的引诱,用他的余力去研究发音的学理;他在这方面的成就是很高深的。”赵元任成为举世公认的汉语方言大师,自然与他的天赋分不开,但更重要的是,他具有远大的理想抱负,深切的爱国情结,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非凡的音乐修养才能,耕耘不辍的勤奋努力。因此,他不但是“天生的一个方言学者”,还是“一个科学的语言学者”。
他是自己国家多种方言的学者
1946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建校200周年纪念会上,赵元任被授予该校名誉博士学位。荣誉学位颂语称道:“他是自己国家多种方言的学者和历史家,他的研究成果帮助西方人能更好地了解中国语言,中国人民的思想和理想。”赵元任是中国多种方言的学者,是传统和现代并重的方言学家。他的方言研究继承了中国传统方言学的优秀精华,又开创了以现代语言学方法研究方言的新领域。他1927年第一次系统地进行方言实地调查,1928年,这次调查的研究成果《现代吴语的研究》由清华学校研究院印行出版。这部巨著的问世在汉语方言研究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是中国第一部用现代语言学方法研究方言的著作,是现代汉语方言学诞生的标志。在它之前中国没有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方言学著作,在它以后出现的方言学著作,都沿着它开辟的道路前进发展。它奠定了现代汉语方言调查研究的基础,开创了科学化研究汉语方言的新局面。自《现代吴语的研究》开始,现代汉语方言学的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研究方法都与古代汉语方言学具有了本质的不同。它在中国首次使用国际音标记录方言口语事实,用现代语言学原理分析方言特征和语言结构系统,用古代音韵学原理考察现代方言的演变规律。它审音严格,重视语音的细致描写和来历分析,科学合理地解释错综复杂的方言现象,高度概括了吴语的共同特征,指出“吴语为江浙当中并定群等母带音或不带音而有带音气流的语言”,这一特征总括至今仍是研究者辨别吴语或非吴语的首要标准。
1970年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授予赵元任荣誉博士学位仪式上介绍他的成就时,提到:“赵教授创造性地和精巧地运用现代语言学方法系统地研究现代和经典的中国语言。他的著作《现代吴语的研究》为赵教授领导的中央研究院语言学家们进行系统调查研究中国方言定下了调子。”(《赵元任年谱》463页)
20年代中国的交通还很困难,在历时两个多月的田野调查中,赵元任在吴语区共调查记录了33个方言点,访问了200多人,记录了63位发音人的语言材料。他重视实地调查,不辞劳苦,辗转田野乡间,有时露宿小站,有时借宿农家。《赵元任年谱》记载,(1927年)“12月14日一天就跑了四个地方,常常带病坚持调查工作。”他的助手杨时逢先生回忆说,那次调查“从南京沿着京沪杭铁路,每站下车,如镇江、丹阳、无锡,再乘小火轮船到宜兴、溧阳,又转回无锡”,“各处寻找学校,学生做发音人,记录该处方言。有时一天跑两三处,常常夜间找不到旅馆,连小的客店也找不到,只好借宿在乡村农村人家。”(《赵元任年谱》148页)1928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成立,赵元任受聘主持语言组的工作。他视此为自己毕生的事业。从此,他的语言学才华也有了大放光彩的施展舞台。来到历史语言所后,赵元任制定了方言调查的长远规划和五年计划,计划的第一件事就是进行两广粤语调查。粤语复杂难懂,其语音与共同语差距很大,赵元任选择粤语方言作为自己到任后的第一项工作,除了他对两广方言在汉语方言中的重要地位的认识外,也是他对自己的学识和技艺提出的新的挑战。他在《台山语料》序言中说,广东是“一个方言最丰富的区域,所以第一部调查就是两广方言,一方面想法子多得点语言的材料,一方面想法子利用向来没有很用过的语言记录跟语言分析的新工具无论在标音方法上啊,或是音位论的分析上啊,哪怕是录音的新机器啊什么的,我们都想好好地试他一试。“这次调查对赵元任意义非凡,可以说对他一生的工作都有重要的影响。他后来在海外教授粤语,出版《粤语入门》(1947年),他的粤语工作被世界广泛地承认和运用,除了自身不懈的努力外,与这次全面而扎实的粤语调查密不可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