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培养,需要从点滴积累做起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引导,而怎样引导,朝哪个方向引导,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常常思考的问题。读了《参悟生命的哲理》,顿有醍醐灌顶之感。”北京芳星园小学语文老师赵丽说。“作为一个小学语文老师,除了教给孩子课本上的知识以外,帮助他们养成阅读习惯也是很重要的工作。”赵丽特别注意到,报道中讲到贺娟教授给学生开出的假期必读书目,是《大学》、《中庸》、《论语》等传统文化经典。由此她想到,小学教师在给孩子留课外阅读作业时,其实也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多接触《三字经》、《弟子归》这样的传统经典。“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包含着丰富的天文、地理、历史、人伦知识,语言更是优美无比。孩子们记忆力好、接受能力强,从小多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既能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又能润泽心灵,还能潜移默化地提高孩子的民族自豪感。”
“《参悟生命的哲理》中讲述的岐黄志愿者让我非常感动。”中国老年康复医学委员会常务理事孙淑凡说。“如今的独生子女,哪个不是家里的心肝宝贝,可这些十几岁的孩子们,不贪图享乐,不要求回报,牺牲自己的业余时间,为空巢老人义诊,给贫困地区送医送药,主动帮农民工订火车票……他们,展现出医者仁心、心怀苍生的情怀,是当代青年的楷模,而这背后,透露出北京中医药大学‘以文化人’对学生人格的塑造。”
北京中医药大学“岐黄志愿者协会”副主席孟志华表示,在看到对我们岐黄志愿者的报道后,除了欣慰,还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目前全校共有11个志愿者分会,几乎全校同学都是志愿者,相信今后大家的热情更浓,大家的爱心更多,真心希望能给更多人带来温暖。
“我们未来的工作仍将围绕四个重点来拓展。培育人才——培育名副其实的真正掌握中医药知识和技能的高级中医药专门人才,并且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人格健全的栋梁之材;传承文化——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将中医药科学中内蕴深厚的人文积淀传承下去;继承创新——继承中医的理论精髓和优势技术,并在继承的基础上,吸收和借鉴现代多学科的先进知识和技术来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医,运用现代前沿科技手段,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有所创新,有所发展;服务社会——让惠泽中国人几千年的传统中医药,在新医改中最大限度地发挥重要作用。”高思华说。(本报北京4月8日电 记者 田雅婷 靳晓燕 姚晓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