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夯实学科基础。改革师范专业基础课程。增加专业基础课程中与上海基础教育课程相关的教学内容,将学科前沿知识、教育改革和教育研究最新成果充实到教学内容中。调整学科教育与活动指导类课程。将原有的教材教法类课程逐步调整为学科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教学设计、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并与教育见习相结合。更新学科教育实验课程内容,创建学科教育实验室。建立创新性、示范性的学科教育实验室,开设中学教学实验研究课。实验室建设以覆盖中学教学实验功能为目标,并具有引领性。推进师范专业基础教材改革。在各师范专业中,选取与基础教育结合紧密的专业基础课,编写适用教材。创新课程项目建设和教材编写方式。成立相应项目组,吸收基础教育中相关学科的特级教师、区县优秀教研员参加。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将教师教育类课程建设、教材编写等纳入课程与学科教学论类教师晋升、考评指标。
四是调整师范教育类专业公共基础课程。将公共必修课“计算机”课程调整为“计算机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基础”课程模块。课程内容在保留原“计算机”课程的重要内容基础上,增加基本的现代教育技术知识与技能。
相关内容>>全国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工作会议举行
>>第二届全国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成立
推荐内容>>教育部负责人就教师专业标准公开征求意见答问
>>教育部就中小幼等3个教师专业标准公开征求意见
三、改革教育实习,提高师范生的教育教学能力
上海师大借鉴临床医师培养的经验,依据课标,进一步完善学校“三阶段教育实习模式”。
一是延长教育实践时间,增加师范生职业体验。从大一起开始分阶段进行教育见习工作,让学生知晓中小学的组织结构与运作机制,体验教师的职责和今后工作的环境等。所有师范生教育实践时间不少于18周。
二是强化实习基地建设,探索合作建设新形式。将在教师培训、科研项目合作、人员流动等方面,与实习基地开展多方面合作,实现共赢。同时促进优秀的中小学教师和大学教师双向交流,加强对师范生实习工作的指导。
三是改变管理模式,确保实习质量。原则上以4至6人组成实习小组,倡导朋辈教育,教育实习过程实行全程记录。确保实习指导教师数量,并将学生实习的带教经历作为教师职务晋级条件之一。
四是加强实习指导队伍,充分利用各方资源。师范专业中的青年教师按期进入中小学幼儿园进行实岗挂职的践习工作,挂职期间同时进行教育实习指导;聘请退休优秀教师担任学生实习带教教师;聘请区县教研员组成专业专家指导委员会,参与教育实习指导工作和课堂教学。
相关文件>>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征求意见稿)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说明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征求意见稿) >>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说明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征求意见稿)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说明
推荐内容>>教育政策法规检索 >>教师队伍建设相关文件 >>师范教育专栏
推荐专栏>>师范教育:教师新闻 海外情况 民办教师 高师教育 师教研究:发展研究 专题研究
>>教育新闻:综合新闻 学前教育 基教新闻 高教新闻 教师新闻 考试新闻 就业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