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1952年中国首次统一高考以来,还从未有过如此大规模的部分高校联合招生考试。中国最顶端的高校将结束“混战”,而以集团作战的态势进行招生竞争。  
  清华联盟曾数次以不同渠道向北大试探发出邀请,以求建立“强强联合”的超级联考同盟,但北大迟迟没有做出回应。 
  
  
  
  当下高校自主招生呈三足鼎立,而关于联盟意图跑马圈地以便“拔尖”的质疑,一直存在。 (CFP/图)  
  
  
  
  进入2010年11月,在全国各大城市的街头巷尾,那些穿着中学校服的孩子们口中的高频词汇多了两个——“北约”、“华约”。这时,如果你以为他们谈论的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或是华沙公约组织,那么抱歉,你OUT了。 
  他们谈论的是攸关自己身家前途的高考话题——北京大学为首的高校自主招生联考同盟被人们戏称为“北约”,而“华约”自然是指清华大学所在的七所盟校。 
  自1952年中国首次统一高考以来,还从未有过如此大规模的部分高校联合招生考试。最为惹眼的是,中国最顶端的高校将结束“混战”,而是以集团作战的态势进行招生竞争。 
  11月25日,“高校战争”再次升级。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八所以工科见长的高校在各自网站上同时发布八校将合作自主招生的消息,并签署《卓越人才培养合作框架协议》。 
  至此,“北约”与“华约”的PK升级为“三国杀”。 
  这场空前的高校结盟是怎样酝酿成型,步步升级?它对于中国一直呼声甚高的高考改革意味着什么?引起广泛争议的高校自主招生又将在“联合作战”的硝烟中走向何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