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创新实验去回答钱学森之问
钱学森先生曾经这样转述了自己的导师冯·卡门教授对创新的理解:“有没有创新,首先就取决于你有没有一个‘goodidea’。有人说:‘卡门教授,你把这么好的思想都讲出来了,就不怕别人超过你?’冯·卡门说:‘我不怕,等他赶上我这个想法,我又跑到前面老远去了。’”
文化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中国海洋大学党委书记吴德星认为,在国内的大学中,像冯·卡门这样的教授和像加州理工学院这样学术氛围浓郁的大学,大概不多。他分析,这与我们的传统文化有很大关系,和光同尘、不敢为天下先、“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古训,已经成为国人的思维习惯和行为规范,甚至是无意识行为,使得敢于毛遂自荐的优秀人才如凤毛麟角。在吴德星看来,中国的大学有责任在实践中逐渐扭转这种不利于人才成长,也不利于发现人才的文化意识。
香港城市大学前校长张信刚则认为,应该营造这样一个社会环境:让大学老师们,不管是从事行政工作的还是教员本身,都把大部分时间放在自己的专业上。通过多年的观察,张信刚认为许多有才华的人整日忙于应酬,这对专业研究和发展显然很不利。
南方科技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清时是搞实验物理的,他想用另一个方法回答钱学森先生的问题,就是做实验。
在卸任中国科技大学校长的职务后,这个学界有名的“思想者”被深圳市以全球遴选的方式选中,并接受了一个新的职务,成为国家高教改革“试验田”的南方科技大学的校长。
经过一年多的磨合,朱清时介绍,目前,深圳市委、市政府、市人大与南方科技大学的立法工作正分步有序推进。他们以市人大立法的方式,保证学校长远地依法治校,真正实现“教授治校”和“学术自由”。
对于这个还在探索中前行的新事物,朱清时说:“希望我们的探索对回答钱老之问,能提供一次好的实验。”(记者 原春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