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新闻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分校16年办学的启示
2002-11-26    记者 郭萍

字体大小:

  今年夏天,一座酷似哈尔滨工业大学主楼的建筑矗立在山东半岛美丽的海滨城市——威海市。这座标志性的建筑成为哈工大十几年来力图通过办分校来发挥名校效应、服务地方经济所历经的艰辛坎坷、得失利弊的一个真实写照。

  哈工大在威海办分校最初的积极性来自地方。据说当初山东省有个规定:县级市升格为地级市必须有一所大学,威海当时正处在这样的关口。但是建什么样的大学,决定权在威海。威海将目光盯住哈工大。市领导亲自到哈工大说明来意,诚恳相约,引起学校高度重视。

  几番交往,几度协商,双方达成共识。威海市认为,地方社会与经济发展离不开人才,一个有品位的城市不能没有像样的大学,建大学就要高起点,最便捷的路径就是引进一所名校;哈工大则认为,山东省人文历史积淀深厚,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急需人才和高科技的支撑,但是高等教育不够发达,哈工大正可以大有作为。于是,1985年,哈工大与威海市政府签订了创建哈工大威海分校的协议书,1987年9月,经由原航天工业部批准正式创建,1988年,招收第一批学生。

  第一步的迈出还算顺利,是因为地方和学校都有积极性,双方都对“哈工大威海分校”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寄予很高的期望。可是接下来的办学过程却是充满了曲折,加上地方政府的更迭,政策的不连续性,哈工大威海分校一度陷入了困境。1992年甚至发生了因分校建筑物资被盗引发了与当地农民的冲突。分校建设的步子时大时小,走走停停,低潮时甚至酿成事件。这既反映了哈工大最初对办分校困难估计不足,也充分说明没有当地政府的支持,一所学校单枪匹马,异地办学是很难支撑下去的。

  就在学校发展的困难时刻,哈工大威海分校一方面继续加快建设步伐;另一方面,加大了分校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力度,在服务中求得生存与发展。1994年,哈工大威海分校在最初招收专科生的基础上,决定招收本科生。1995年,原国家教委批复了原航天工业总公司关于哈工大汽车工程学院搬迁威海改扩建的决定,至1997年,哈工大汽车工程学院从哈工大本部全部迁至威海。哈工大汽车工程学院是国内较早试办的汽车专业,力量雄厚。从哈尔滨迁至威海,其背景是当时韩国大宇公司在烟台建立了亚洲最大的汽车发动机厂,对汽车专业人才与技术的需求趋旺。这个决策反映了哈工大威海分校立足为地方经济服务,在服务中求生存、求发展的办学思路进一步明确,也给学校带来了新的活力。

  有为才能有位。要共建先贡献。十几年来,哈工大威海分校先后承担300多项国家及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防基金、国防科工委及地方的横向合作科研项目,科研经费总额和人均科研经费均处于山东省高校前列。其中,与威海市合作制定的城市交通管理规划、万能实验机、与烟台麦特集团合作研制的汽车电脑四轮定位仪等都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哈工大威海分校以自身对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作出的贡献,赢得了各级政府的重视。地方政府也加大了支持力度。2001年10月,哈工大与威海市政府又一次签订了共建哈工大威海分校的协议书,双方在“十五”期间共同为威海分校投资建设资金1.5亿元,其中威海市投入1亿元,并在各方面继续给予优惠政策,加速其发展。同时,学校与山东省的共建协议也在具体运作之中。

  在努力为地方服务的过程中,哈工大威海分校也发展壮大起来。目前,全校206名教师中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20人,教授22人,副教授105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和攻读研究生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0%以上。“学本事找哈工大”,这句流传在威海老百姓中的顺口溜反映了群众对学校的信任。

  从最初签订“创建”协议到16年后的“共建”协议,无论对地方政府还是对哈工大,16年共同办学的成败得失、经验教训都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中央宣讲团报告在高校师生中反响热烈
· 陕西今年在6高校进行自主设置专业试点
· 普通高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将铺开
· 29所重点高校共谋跨越式发展大计
· 高校应届毕业生如何报名到西部基层工作?
· 江苏培训高校政工干部、“两课”教师
· 北京高校加快学科专业结构调整步伐
· 首都高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展开
· 河南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灵活就业
· 北京部分高校大一可转系转专业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