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新闻
关注青年就业:人才中心无主档案越堆越高
2002-11-20    周欣宇

字体大小:

  记者近日从哈尔滨市人才开发交流中心获悉,今年已有2000多份被哈尔滨籍大学毕业生“遗弃”在全国各高校的档案,被学校寄往该处代管。

  据了解,除了被大学毕业生遗弃的档案外,大量流动性人员的“无主”档案数量也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黑龙江省人才交流中心代管的1.2万余份档案中,有2000多份档案的主人已经有两三年的时间对自己的档案不闻不问了。

  把自己身份的象征、记录着自己成长之路的档案随意遗弃,在若干年前简直是不可思议的行为。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把档案看作可有可无的身外之物。

  从北京某高校新闻系毕业后进入广州一家报社工作的小于,干了1年后决定跳槽。按照当初签定的协议,工作未满3年离开报社,小于应付两万元赔偿金,否则他的档案将被扣在报社。但新单位并不过问他的档案,于是小于干脆把档案扔在原单位,不辞而别。

  如果说小于的做法属于迫不得已,3年前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黄佳却是主动把自己的档案“作废”了。黄佳毕业后一直在北京的一家外资企业当翻译,按照规定,她的档案应由户口所在地哈尔滨的人才市场保管。因为感到档案没有用,放在人才市场每年还要交纳几百元的保管费,黄佳索性把自己的档案取回了家。

  小孙的情况更有普遍性。去年从黑龙江大学毕业至今,她一连换了3份工作,档案现在放在哪里,她一无所知:“反正从没见过档案的面儿,找工作也用不着,更不知道里面写了什么,放在哪里也无所谓了。”据小孙说,她曾问过公司的同事,发现至少有一半人不知道自己的档案在哪里。

  对此,在哈尔滨市政府机关工作的王女士感到无法理解:“在我们那个年代,尽管谁都不知道档案里写了什么,但清楚地知道档案对于个人的发展关系重大。无论自己走到哪里,档案都会如影相随。如果你想离开一个单位,扣住了档案就相当于扣住了你的一切。”

  据了解,目前,由人才中心代管的档案主要有几种来源:大学毕业后没找着接收单位;单位属非公有制性质,没有管理档案的权力;被国有企业解聘或事业单位进行了人事制度改革等等。

  哈尔滨市人才交流中心副主任周继文认为,“人档分离”使人才成为一种全社会共享的资源,能够在市场上自由流动、合理配置,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但是,越来越多的人漠视档案,也反映出我们目前的人才管理模式存在缺陷。”

  周继文认为,人事档案原有的功能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设置的,其信息按计划经济管理需要进行记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事档案中记载的许多内容已经失去了意义,但同时许多符合时代需要的新内容未被记载,人事档案不能继续起到应有的作用。

  尽管如此,各方面专家一致认为,个人档案的作用虽然较以前有所淡化,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现行的档案管理制度还不会取消。

  根据《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条例》规定,只有将人事关系及档案交给各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人才流动管理机构保存的人员,才能享受某些待遇,比如保留原有身份、工龄连续计算、国家规定的档案工资调升等等。

  黑龙江省人才交流中心主任张雁利告诉记者,其实现在很多手续还是绕不开档案这一关的。例如在出国审查、升学、职称评定、结婚、生育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根本没办法离开你的档案。另外档案还涉及到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国家强制推行的福利政策。

  他举例说,人才中心经常会接待一些人,他们从学校毕业后一直把档案放在自己手里,几年以后把档案拿到人才中心时还是学生档案。“这样的档案即使勉强修补,当事人也要损失那几年的工龄,晋升职称也就相应地要晚好几年。”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非上海生源进沪就业有何规定
· 上海为何抬高外地高校毕业生就业门槛?
· 大学生求职如何装备自己?
· 大学生上网求职方便又无奈
· 大学生施珑求职的一天
· 就业指导越来越“另类”猎头公司走上高校讲坛
· 不找工作只做兼职 毕业生出现"游牧一族"
· 广东省省长向大学生作形势报告
· 吉林:复合型人才最受青睐 用人者理性对待证书
· 明年广东大学毕业生就业将完全实现市场化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