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估项目 | 
评估要素 | 
评估等级标准 | 
状态分值 | 
评估等级 | 
|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A级 | 
B级 | 
C级 | 
A级 | 
B级 | 
C级 | 
D级 | 
| 1 师资队伍  | 
1.1 生师比 | 
*教师数 (见附件) | 
折合学生数: 教师数≤15:1,兼职教师不超过教师总数的1/4 | 
折合学生数:教师数≤18:1兼职教师不超过教师总数的1/4 | 
折合学生数:教师数≤20:1,兼职教师不超过教师总数的1/4 | 
3 | 
 | 
 | 
 | 
 | 
| 1.2 师资队伍结构 | 
*学位结构 | 
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80%,青年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90% | 
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50%,青年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者≥70% | 
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30%,青年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者≥50% | 
2 | 
 | 
 | 
 | 
 | 
| 职称结构 | 
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的教师≥70% | 
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的教师≥40% | 
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的教师≥25% | 
2 | 
 | 
 | 
 | 
 | 
| 学缘结构 | 
在不同学校或科研单位学习或工作一年以上的教师比例≥60% | 
在不同学校或科研单位学习或工作一年以上的教师比例≥40% | 
在不同学校或科研单位学习或工作一年以上的教师比例≥30% | 
1 | 
 | 
 | 
 | 
 | 
| 1.3 教学队伍 | 
*任课教师 | 
本科生课程的任课教师中高级职称≥75% | 
本科生课程的任课教师中高级职称≥50% | 
本科生课程的任课教师中高级职称≥25% | 
3 | 
 | 
 | 
 | 
 | 
| 任课教师中参加科学研究(含教学研究)比例达到100% | 
任课教师中参加科学研究(含教学研究)比例≥70% | 
任课教师中参加科学研究(含教学研究)比例≥50% | 
3 | 
 | 
 | 
 | 
 | 
| 青年教师培养 | 
有切实可行的青年教师培养计划,有鼓励青年教师担任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政策,措施得力,效果明显 | 
有青年教师培养计划,有鼓励青年教师担任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政策和措施,实施有效果 | 
有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并予以实施 | 
1 | 
 | 
 | 
 | 
 | 
| 1.4 学科水平 | 
学科 | 
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 
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 
取得学士学位授予权 | 
2 | 
 | 
 | 
 | 
 | 
| 科研项目 | 
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 | 
承担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 | 
承担科研项目 | 
2 | 
 | 
 | 
 | 
 | 
| 科研成果 | 
有获得国家级奖励的科研成果 | 
有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励的科研成果 | 
有科研成果 | 
1 | 
 | 
 | 
 | 
 | 
| 教师人年均发表科研论文或获得授权专利不少于1篇(项) | 
教师人年均发表科研论文或获得授权专利不少于0.5篇(项) | 
教师人年均发表科研论文不少于0.3篇(项) | 
1 | 
 | 
 | 
 | 
 | 
| 2 教学条件  | 
2.1 仪器设备 | 
*仪器设备 | 
满足化学实验和实践教学要求,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价值≥1万元 | 
满足化学实验和实践教学要求,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价值≥0.8万元 | 
基本满足化学实验和实践教学要求,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价值≥0.5万元 | 
2 | 
 | 
 | 
 | 
 | 
|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价值≥500万元;当年新增仪器设备≥50万元 |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价值≥200万元;当年新增仪器设备≥10% |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价值≥100万元;当年新增仪器设备≥10% | 
1 | 
 | 
 | 
 | 
 | 
| 2.2 实验室条件 | 
环境与安全 | 
生均教学实验室使用面积≥4m2 | 
生均教学实验室使用面积≥3m2 | 
生均教学实验室使用面积≥2.5m2 | 
1 | 
 | 
 | 
 | 
 | 
| 实验室有废物收集装置和处理措施,通风设备良好 | 
实验室有废物收集装置,有通风设备 | 
实验室有废物收集装置,有通风设备 | 
1 | 
 | 
 | 
 | 
 | 
| 教学实验室的环境与安全达到国家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标准(见附件) | 
教学实验室的环境与安全基本达到国家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标准(见附件) | 
教学实验室的环境与安全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化学专业规范的规定 | 
2 | 
 | 
 | 
 | 
 | 
| 仪器设备维护 | 
仪器设备的账、物、卡符合率达到100% | 
仪器设备的账、物、卡符合率≥95% | 
仪器设备的账、物、卡符合率≥90% | 
2 | 
 | 
 | 
 | 
 | 
| 仪器设备完好率≥90% | 
仪器设备完好率≥80% | 
仪器设备完好率≥70% | 
2 | 
 | 
 | 
 | 
 | 
| 年均维修维护费达到10万元 | 
年均维修维护费不到10万元,但达到仪器设备总值的2% | 
年均维修维护费不到10万元,但达到仪器设备总值的1% | 
2 | 
 | 
 | 
 | 
 | 
| 2.3 教学运行经费 | 
*教学运行经费 | 
本科生年人均教学运行经费≥1000元 | 
本科生年人均教学运行经费≥800元 | 
本科生年人均年教学运行经费≥500元 | 
2 | 
 | 
 | 
 | 
 | 
| 2.4 图书资料 | 
*图书资源 | 
生均专业图书量(含电子期刊)≥70册。年生均专业图书进书量≥3册(专业期刊每期按1册计算) | 
生均专业图书量(含电子期刊)≥60册。年生均专业图书进书量≥2册(专业期刊每期按1册计算) | 
生均专业图书量(含电子期刊)≥50册。年生均专业图书进书量≥2册(专业期刊每期按1册计算) | 
2 | 
 | 
 | 
 | 
 | 
| 3 专业与课程建设  | 
3.1 专业建设 | 
定位和目标 | 
定位准确,目标明确,有新意,有特色 | 
定位准确,目标明确 | 
定位基本准确,目标基本明确 | 
2 | 
 | 
 | 
 | 
 | 
| 3.2 课程建设 | 
体系及课程设置 | 
课程体系符合人才培养目标,有明显特色,有国家级优秀课程 | 
课程体系符合人才培养目标,有特色,有省部级及以上优秀课程 | 
课程体系基本符合人才培养目标 | 
3 | 
 | 
 | 
 | 
 | 
| 3.3 教 学质量 | 
*教学内容与质量 | 
教学内容符合《化学专业教学基本内容》,并能反映学科新进展,教学质量高 | 
教学内容符合《化学专业教学基本内容》,能够更新教学内容,教学质量较高 | 
教学内容基本符合《化学专业教学基本内容》,教学质量合格 | 
3 | 
 | 
 | 
 | 
 | 
| *教材建设与选用 | 
编写并出版优秀教材;专业基础课的优秀教材采用率≥70% | 
编写并出版教材;专业基础课的优秀教材采用率≥50% | 
使用符合教学基本内容要求的教材及教学参考书;专业基础课的优秀教材采用率≥50% | 
3 | 
 | 
 | 
 | 
 | 
|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 
根据课程特征进行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改革,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积极探索创新教育。合理采用多媒体授课,教学效果好 | 
根据课程特征进行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改革,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授课,教学效果良好 | 
进行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改革 | 
3 | 
 | 
 | 
 | 
 | 
| 3.4 教学研究与成果 | 
*教学研究与成果 | 
有省部级及以上教学研究项目,有鼓励教学改革和研究的政策与措施,有相当数量的教育教学论文发表,有省部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 | 
有一定数量教学研究项目,有鼓励教学改革和研究的政策与措施,有教学论文发表 | 
有教学研究项目,有鼓励教学改革与研究的政策和措施,有教学论文 | 
3 | 
 | 
 | 
 | 
 | 
| 4 实践教学 | 
4.1 实验教学 | 
*内 容 | 
化学实验独立设课,形成独立的教学体系。实验课学时与理论课学时之比≥1.2 | 
化学实验独立设课。实验课学时与理论课学时之比≥1.1 | 
各类化学实验课程(不含毕业论文)总学时≥520学时 | 
3 | 
 | 
 | 
 | 
 | 
| 实验教学内容多层次,其中综合和研究型实验至少占实验项目学时的40% | 
有多层次的实验,其中综合和研究型实验至少占实验项目学时的20% | 
达到“化学(应用化学)专业实验教学基本内容”的要求 | 
2 | 
 | 
 | 
 | 
 | 
| 教材 | 
有自编优秀教材,或选用优秀教材 | 
有系统的教材 | 
有教材 | 
1 | 
 | 
 | 
 | 
 | 
| 操作 | 
基本实验操作1人1组,大型仪器实验单人操作 | 
基本实验操作1人1组,大型仪器实验可多人操作 | 
基本实验操作1人1组 | 
2 | 
 | 
 | 
 | 
 | 
| 教育技术 | 
开发并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实验教学, 取得良好效果 | 
能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实验教学 | 
有辅助实验教学方法 | 
1 | 
 | 
 | 
 | 
 | 
| 4 实践教学 | 
4.2 实验教学队伍 | 
*师资 | 
实验教师中具有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或高级职称的人员占总人数的70%以上 | 
实验教师中具有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或高级职称的人员占总人数的50%以上 | 
实验教师中具有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或高级职称的人员占总人数的40%以上 | 
2 | 
 | 
 | 
 | 
 | 
| 基础化学实验中每个教师指导学生≤18人,仪器实验和化工基础实验中每个教师指导学生≤12人 | 
基础化学实验中每个教师指导学生≤18人,仪器实验和化工基础实验中每个教师指导学生≤16人 | 
基础化学实验中每个教师指导学生≤20人,仪器实验和化工基础实验中每个教师指导学生≤16人 | 
1 | 
 | 
 | 
 | 
 | 
| 实验技术人员 | 
每1.5万实验教学人时数配有1名实验技术人员。新增实验技术人员应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 | 
每1.5万实验教学人时数配有1名实验技术人员。新增实验技术人员应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 | 
每1.5万实验教学人时数配有1名实验技术人员 | 
1 | 
 | 
 | 
 | 
 | 
| 4.3 实验室开放 | 
*实验室开放 | 
实验室广泛开放,层次多,内容广,效果好 | 
开放实验室,效果较好 | 
能开放实验室 | 
2 | 
 | 
 | 
 | 
 | 
| 4 实践教学 | 
4.4 毕业论文与实习 | 
实习基地 | 
有满足教学需求的实习基地,实习内容充实,采用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完成实习教学内容 | 
有满足教学需求的实习基地,提供实习内容 | 
有本科生实习过程,提供实习内容 | 
2 | 
 | 
 | 
 | 
 | 
| *毕业论文 | 
毕业论文选题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能达到综合训练的目标;毕业论文质量好;成绩分布合理 | 
毕业论文选题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毕业论文质量较好;成绩分布比较合理 | 
毕业论文质量基本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 | 
2 | 
 | 
 | 
 | 
 | 
| 有完善的毕业论文管理制度,执行严格;指导教师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每名教师带毕业论文人数≤4人,1人1题。 | 
有明确的毕业论文管理制度,执行规范; 指导教师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 每名教师带毕业论文人数≤6人,1人1题。 | 
有毕业论文管理制度,执行规范;指导教师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每名教师带毕业论文人数≤8人。 | 
2 | 
 | 
 | 
 | 
 | 
| 5 教学管理  | 
5.1 管理队伍 | 
*结构与素质 | 
结构合理,队伍稳定,素质高,服务意识强 | 
结构较合理,队伍稳定,素质较高,服务意识较强 | 
有教学管理队伍,能保障教学运行 | 
1 | 
 | 
 | 
 | 
 | 
| 教学管理及其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成果 | 
研究与实践成果显著,对教学改革起到促进作用 | 
研究与实践成果较显著 | 
开展教育研究, 有研究与实践成果 | 
2 | 
 | 
 | 
 | 
 | 
| 5.2 质量控制 | 
*教学规章制度的建设与执行 | 
管理观念先进,制度健全,执行严格 | 
管理制度健全,执行严格 | 
管理制度健全, 执行较严格 | 
2 | 
 | 
 | 
 | 
 | 
| *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 | 
质量标准完善,合理,执行严格 | 
质量标准较完善, 执行严格 | 
有质量标准,执行严格 | 
2 | 
 | 
 | 
 | 
 | 
| *教学质量监控 |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科学、完善,运行有效,成果显著 |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完善,运行有效,成果明显 | 
有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执行情况较好 | 
2 | 
 | 
 | 
 | 
 | 
| 6 人才培养质量  | 
6.1 学生能力 | 
*基本能力 | 
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与素质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学生深入、系统地掌握了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综合运用能力强 | 
学生的实际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学生对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掌握情况良好 | 
学生的实际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基本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学生基本理论与基本能力实际水平合格 | 
4 | 
 | 
 | 
 | 
 | 
| *创新能力 | 
学生创新意识强,积极参加科研和实践活动,比例高,成果丰富。 | 
学生有创新意识,积极参加科研和实践活动,有成果。 | 
学生参加科研和实践活动 | 
4 | 
 | 
 | 
 | 
 | 
| 6.2 学生素质 | 
*综合素质 | 
学生思想品德与文化素质总体情况好;学生的课外科技与文化活动活跃,参与面广,效果好;学生身心健康 | 
学生的思想品德与文化素质总体情况较好;学生的课外科技与文化活动比较活跃;学生身心健康 | 
学生的行为符合规范要求;参加课外科技与文化活动;学生身心健康 | 
3 | 
 | 
 | 
 | 
 | 
| 6.3 社会评价 | 
社会评价 | 
社会对本专业评价高,毕业生受社会的欢迎,就业率高 | 
本专业有较好声誉,毕业生就业率较高 | 
毕业生就业率较高 | 
2 | 
 | 
 | 
 | 
 | 
| 毕业生、在校生对本专业教学工作很满意 | 
毕业生、在校生对本专业教学工作较满意 | 
毕业生、在校生对本专业教学工作基本满意 | 
2 | 
 | 
 | 
 | 
 | 
| 特色 | 
 | 
 | 
 |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