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学内容的知识领域与知识层次
(一)教学内容的知识领域
根据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状况,以及非生物学类学生生物学普及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可将生物学普及教育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划分为以下几个领域:
1. 生命和生命科学:涉及生命的本质和基本特征、生命科学的发展及其与其他学科的相互关系等内容。
2. 生命的化学基础与基本单位:涉及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繁殖与分化等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理论和热点问题。
3. 生命活动及生命的形态与建成:涉及植物体和动物体结构与生命活动等方面的知识内容及其进展。
4. 生物力能学(生命和能量):涉及能量与代谢、生物能的获取、细胞获能等方面的内容。
5. 生命延续的本质——遗传与变异:涉及基因的概念、DNA与染色体、基因的表达与调控、人类遗传病、变异、人类基因组计划等方面的知识、研究进展与热点问题。
6. 生物体的防卫系统:涉及免疫学方面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及其应用和发展等内容。
7. 生物的信息传递和处理:涉及细胞通讯和信号传递、神经信号传递、激素信号的传递等方面的内容。
8. 生物的进化:涉及生命史和进化思想史、生物进化的机理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9.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涉及生物分类和保护生物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内容。
10. 生物与环境:涉及生态学、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理论、现状和发展趋势等内容。
11. 生物科学与人类社会:涉及生物科学与医学、农学、林学、环境科学的关系以及生物技术的含义、研究范畴、各工程技术原理及应用、生物技术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等方面的内容和热点问题。
(二)知识层次
为了更好地组织生物学普及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可将上述知识领域所涉及的内容划分为4个层次的知识目标,各层次具有递进性关系,即后一层次建立在前一层次的基础上。
1. 了解――知道“是什么”,对学过的内容有初步感性认识,能复述主要内容。
2. 理解――懂得“为什么”,对学过的内容有一定理性认识,能基本正确解释,并归纳相关知识。
3. 掌握――知道“是什么”,并懂得“为什么”,能够做到“举一反三”。
4. 综合――初步掌握“怎么用”,对所学内容能有所综合,能联系实际分析和解释有关问题或有意识地用于学科间知识联想与迁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