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需求的庞大数量的挑战以外,还存在着一些学习机会方面的障碍:① 增进的入学需求;② 弱势群体和落后地区的教育机会;③ 提供优质的教育投入;④ 可得到的和可负担的教育机会;⑤ 增强教育与社会和个人需求的贴切性;⑥ 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无论是北部还是南部,无论是不发达国家之间或是各国内部,教育不平等的现象到处存在。教育的不平等在各国内部有多种表现形式,例如,男女之间、城乡之间、种族之间的差异。在发展中国家,农村中男性文盲的可能性是城市男性的2倍,同样,城乡之间的女性也有差异,但是不像男性之间差异如此巨大。导致这种不平等现象的原因很多,例如,管理费用、教师不愿居住在边远农村、公众消费的优先选择和对儿童劳动力的需求。
在奥科斯菲睦(Oxfam,2001)报告中的具体数字,揭示了发展中国家城乡之间存在的明显的不平等现象:在秘鲁,农村的文盲率是城市的4倍;在巴基斯坦,10到14岁的城市儿童中有54%完成了学校教育,这一数字是农村中同一年龄段儿童的2倍;在埃塞俄比亚的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纯入学率是全国平均数字的3倍,并且其学生中男女的数量差异在全国也是最小的;在尼日尔的首都尼亚美,纯入学率达到90%以上,而该国农村的入学率还不到20%;马里的首都巴马科,纯入学率超过80%,而该国的北方农村地区,例如凯达洱、金布棵图和硅澳,则入学率还不到20%。
下列事实说明了教育领域男女的不平等:与男人相比,女人成为文盲的可能性要多达60%;小学里女孩比男孩少4200万;学校里,即使是小学,入学的男女比例差距仍未得到实质性的缩小;在南亚,女孩的纯入学率要比男孩低20%;在非洲撒哈拉地区和中东的女孩纯入学率要比男孩低10%;非洲撒哈拉地区有12个国家,女生占学生总人数的比例不到40%;在南部非洲,平均来说6岁的女孩将会在学校读6年书,这一点就比同龄的男孩少3年。
在教育领域,除了城乡之间、男女之间的不平等以外,不同种族之间、不同宗教信仰者之间也存在不平等现象。另外还有一部分不可忽视的人即残疾人、难民和囚犯,他们也面临着巨大的教育障碍。
四、消除学习的障碍
教育是一种促进人类向高级而和谐方向发展的主要条件,在消除贫穷、无知、压迫、战争和对抗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正如法国政治家、欧盟前任主席德尔洛先生(Jacquesɑ Delors)在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撰写的有关21世纪教育调查委员会的报告的引言中所写的:“教育既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也是人类个体发展的根本,同时教育还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财富,因为其目标就是实现和平、自由、正义这些理想”。世界教育论坛强调指出:“教育是一项基本的人权。教育是一个国家或国与国之间能否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维持和平与稳定的关键,因此我们可以说,能否在21世纪的国际社会和经济大循环中扮演积极的角色,发展教育是每个国家所应采取的国策。所以,实现教育普及和全民教育的这个目标不应再拖延了;人类学习的这个基本需求应当而且必须立刻得到满足”(NUESCO,2000)。
达卡尔行动Dakar架构的关键词就是“全民”,无论社会经济背景、性别、地理位置、年龄、以及能力,所有人都应该享受学习机会。那么,靠传统的教育体系能否实现这一目标呢?如果我们能严肃、认真地对待这一问题,则需要改变一些基本假设和范式。
为达到学习为大众服务这一目标,教育范式的特征必须作出以下的改变:从教育为少数人的特权转变为全民的权利;从以教/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学生为中心;从固定的学习场所、时间和空间转变为灵活的学习场所、时间和空间;从毕业颁发证书转变为终身学习;从死板的入学和离学转变为灵活性的入学和离学。
这种教育范式的改变需要进行根本性的教育改革。但是我们需要探讨的问题是,改革是量变还是应当质变?如果我们要缩短因知识爆炸而引起的刚刚出现的差距,并采取严肃认真的态度,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需要质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