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继续教育 > 继教研究
发展中国家实现终身学习的障碍与策略
2003-04-15    阿布杜尔·卡恩(Abdul W.Khan)

字体大小:

  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是社会各领域变化的原动力。信息和通讯技术还会持续地进行跳跃式发展,信息技术、生化技术、材料科学和纳米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它们的整合或融合,会促进大量新知识的产生,学习和运用这些新技术为人类的福祉服务成为可能。但是若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去充分利用这些科学技术来帮助贫穷大众,则也有可能进一步加大贫富之间的差距。为了从科技进步中获得益处,人们终生都需要有不断获得新知识和技能的机会。

  资源与环境

  尽管粮食生产能够满足日益增加的人口的需求,但落后的基础设施、政治动荡不安再加上多年的贫穷,导致撒哈拉以南的部分非洲地区人们的营养不良。一方面要面对给这些营养不良的孩子提供教育的需要的挑战,另一方面还要面对由于竞争的缘故,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已日益枯萎并继续恶化的现状。

  全球经济一体化

  全球经济相互依靠、密不可分且已网络化,它的发展动力来源于庞大、快速并且自由的信息交流、观念交流、文化价值交流、资本交流、商品交流、服务交流和人员交流,简而言之,就是全球一体化。如果不给发展中国家的人民提供获得知识、技能以及进入全球竞争的机会,这些国家难以从全球化的浪潮中受益。而做不到这一点,就意味着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拉大和边缘化群体在日益扩大。

  冲突

  发达国家之间爆发冲突的危险的程度较低,而发展中国家将同时面对内部冲突和同一区域内不同国家极易爆发战争的外部冲突的双重威胁,外部冲突通常是由宗教、种族或者政治争端原因而引起的。由此而来的难民、无家可归者或者待安置人口的数量会急剧增加,相应地提出了给这些人提供不同形式教育的需要。

  依据这些全球大趋势,报告最后得出结论,指出:在2015年,无论对于个人还是国家,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教育。技术变革和日益全球化的经济,都会不可避免地优先需要一支具有高度熟练技能的劳动大军。但是,教育的进步在不同区域、国家和社会团体之间的不均衡,其结果必然导致国家内部以及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愈加不平等。

三、学习机会的障碍

  我们的世界充满两极对立的矛盾,比较明显的有:富裕和贫穷、知识和无知、全球化和边缘化。一边是全球化、知识和富裕,而另一边则是边缘化、无知和贫穷。在一篇有关“教育领域的不平等”(Oxfam,2001)的报告中,提出目前无论是国家内部还是国与国之间,收入差距正在加大而不是缩小。收入多寡是不平等最直观的衡量尺度,收入少则意味着贫穷和被剥夺。而教育的不平等现象,则正在加剧收入的不平等并造成贫穷。最贫穷的国家和人民是享受不到教育机会的,即便有也是最少的。未来教育的不平等和各种各样的贫穷,以及被剥夺之间的关连度会随着全球化、技术变革以及通讯革命而进一步强化。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达成的共识,就是教育被认为是摆脱贫穷和边缘化的关键。在第二届全球知识会议上,世界银行的总裁指出,世界已进入了另一次革命浪潮,而在浪尖潮顶的则为知识、技术和信息。他又进一步指出,如果知识能够进行适当的传播并人人可以获得,则大家都有充分的机会提升自我并摆脱贫困。

  2000年4月,在塞内加尔的达卡尔召开的世界教育论坛会议强调指出,尽管很多国家已取得实质性的长足发展,但令人无法接受的是全球仍有多达1.13亿儿童至今仍无法享受小学教育,其中大部分为女孩;成人文盲人数高达8.8亿;整个教育系统仍然到处充斥着性别歧视;教育发展仍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的需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0)。

  据估计,有1亿多儿童以及成千上万的成年人无法完成基本的教育训练;另外,还有大量的儿童虽然能保证每天按时上学,但却无法获得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每年全球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将以8.2%的比例增长,并且这个需求增长的绝大部分来自发展中国家,但是这些国家根本没有能力来满足这样的需求(Dharanajan,1996)。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澳门终身教育体系发展初探
· 终身学习:对教育及社会的改造
· 社区:终身教育的切入点
· 不断积累经验 实现规范目标
· 全国高校艺术教育科学论文报告会举办
· 解读“南山教育现象”
· 2004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 农村教育要富民
· 教育论坛:以科学发展观推进教育公平
· 53万娃网上听课 天津农村教育全国领先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