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智慧校园:腾讯QQ‘互联网+’教育服务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北京腾讯汇成功举办。会上,腾讯QQ正式推出“互联网+教育”的智慧校园整体解决方案,并同北京邮电大学、同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五所高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未来腾讯QQ与各高校将会在校务管理移动化、校内消费数字一体化、校园大数据挖掘与信息化建设等搭建“智慧校园”方面进行深度合作。
教育部科技司副司长雷朝滋、腾讯公司副总裁殷宇、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杨放春、同济大学副校长吴志强、华南理工大学副校长章熙春、大连理工大学副校长宋永臣、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任友群、腾讯公司社交网络事业群市场部总经理李丹出席会议。
(教育部科技司副司长雷朝滋)
教育部科技司副司长雷朝滋表示,教育信息化带来了教育形式、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是我国顺利实现教育现代化必然的战略选择。而腾讯公司一直是“互联网+”战略的倡导者和先行者,在支持高校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创新人才培养和评价方式、提升教学科研管理水平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以下是演讲实录: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来宾:
大家下午好!今天非常高兴来到腾讯汇,参加“智慧校园——未来即你所见:‘互联网+’教育服务战略合作签约仪式”,见证腾讯公司与首批高校的牵手合作。在此,我谨代表教育部科技司、教育信息化推进办公室向一直以来关心支持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腾讯公司表示衷心的感谢!向本次签约活动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
今年初,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战略,重在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各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应该说教育信息化就是“互联网+”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与“互联网+”行动计划的理念和思路高度一致,必将催生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
近年来,党和国家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视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也赋予了教育信息化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教育领域倍受关注、重中之重的工作。2010年颁布的教育规划纲要,强调“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提出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2012年,发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并召开了第一次全口径的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刘延东副总理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明确了指导思想、工作方针和工作目标,强调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迫切要求教与学的“双重革命”,加快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从知识传授为主向能力培养为主转变,从课堂学习为主向多种学习方式转变。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教育信息化首次写入中央全会决议,提出“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今年5月,中国政府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青岛联合举办了首届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习近平主席致贺信,强调因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创新人才,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
当前,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MOOC等一系列新技术、新理念、新模式的冲击下,教育信息化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坚持应用驱动和机制创新的基本思路,以“三通两平台”为标志和核心的重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在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也深刻地认识到,教育信息化的本质和核心是在各级各类教育中的普遍深入应用,特别是在课堂教学和学校管理中的广泛应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带来了教育形式、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对于转变传统教育思想和观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培养创新人才、有效实施素质教育具有深远意义,是我国顺利实现教育现代化必然的战略选择。
作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综合服务提供商和中国服务用户最多的互联网企业,腾讯公司一直是“互联网+”战略的倡导者和先行者,在支持高校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创新人才培养和评价方式、提升教学科研管理水平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我们一致积极倡导多方参与的原则,鼓励社会各方,尤其是像腾讯这样的大型企业参与、支持教育信息化事业,发挥企业专业化服务的优势,助力教育改革和创新。同时,我们也鼓励高校深化与企业的合作,充分利用各方资源,在“互联网+”的浪潮中率先垂范、积极探索、勇于改革,大胆实践,创新引领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和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校应紧紧围绕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大局,牢牢抓住四个重点:一是以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管理等方面的广泛深入应用为重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办学水平和效益;二是引领教育信息化理论与技术创新;三是为社会相关重点行业的信息化发展提供服务支撑;四是培养大量互联网相关领域紧缺人才,为“互联网+”战略提供人才支撑。
最后,预祝腾讯公司与首批高校的合作取得圆满成功,并将形成的成功模式和经验在更大的范围内推广,惠及更多的学校和师生。
谢谢大家!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