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0日,以“数智荆楚,新质有为”为主题的华为中国行2025·湖北新质生产力创新峰会在宜昌成功举办 。峰会汇聚了政府领导、行业专家、企事业单位及合作伙伴代表,共同探讨了人工智能(AI)如何赋能数字经济,加速数实融合,为湖北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

华为中国行2025·湖北新质生产力创新峰会现场
会上,一系列重磅合作相继发布, 包括湖北宜化集团与华为联合创新中心的揭牌,以及华为与湖北行业解决方案伙伴、鲲鹏昇腾生态伙伴的联合方案发布,彰显了华为技术生态与产业应用的深度融合 。
华为公司副总裁、中国政企数字政府系统部部长 吴刚
AI赋能千行百业,行业智能化成价值体现
华为公司副总裁、中国政企数字政府系统部部长吴刚在致辞中强调了华为扎根湖北,在人工智能、鸿蒙、数智化转型等领域取得的合作进展 。他分享了三大共识:“算力是根基;生态是关键;行业智能化是价值体现” 。他表示:人工智能的发展依赖算力支撑,算力运行离不开电力,宜昌拥有三峡绿色水电及区域安全的独特优势,以电强算,打造中部算力新高地,符合国家两重战略发展导向,是湖北加快建成中部战略支点的重要抓手。华为愿做湖北“志同道合的伙伴”,开放技术、共享生态,通过政企协同创新,共同推进宜昌高质量发展,打造世界级宜昌!
中共宜昌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市政府党组成员 杨卫华
中共宜昌市委常委杨卫华与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王成祥也分别致辞,肯定了华为在助力宜昌产业数智化转型、推动湖北数字经济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并欢迎华为及广大伙伴继续深度参与湖北的建设 。
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 王成祥
欧洲科学院院士、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陈俊龙在主题演讲中指出,大模型持续向通用人工智能演进,百万亿参数可能是超越人类智能的奇点。这一技术突破不仅体现在多模态和认知能力的提升上,更预示着未来人工智能将具备与人类同等,甚至超越人类的智能执行能力。未来十年,中国有望在大模型算法创新、算力平台建设、行业应用落地三方面实现质的飞跃。
欧洲科学院院士、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 陈俊龙
深化产学研用,AI为湖北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众多行业创新实践中,教育领域的探索尤为引人注目。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的熊盛武教授在演讲中表示,“人工智能驱动产业界和科研界快速创新,正在引领下一代创新浪潮。当前, AI大模型已成为科研界最重要的方向,并取得革命性突破”。熊老师分享了多个实践案例,包括依托鲲鹏、昇腾生态,推动作物育种大数据平台建设,以及通过联合高校打造行业一体机,推进气象预测和农药研发的最新进展。
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教授 熊盛武
湖北作为教育大省,如何利用AI等数字技术推动教育提质增效,是各方关注的焦点。会后,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华为湖北政企业务总经理冯军伟。冯军伟向记者介绍,华为正通过三大场景赋能湖北教育行业的智慧升级 。
首先是在科研创新方面,通过提供强大的算力平台,“以算力换时间”,从而加速高校的科研进程和成果转化 。
其次是在教学辅助方面,利用AI评估工具精准分析学生的知识薄弱点,帮助教师优化教学策略,实现因材施教 。
最后是在智慧管理方面,通过自动化平台简化繁琐的教务流程,有效减轻教职工的人工负担 。
他特别提到了与本地高校的合作实例:“华中师范大学的教育大模型,服务于每位老师、学生、科研人员,构建教育新标准,助力教育行业数智化转型 。同时,帮助华中农业大学构建了‘智慧狮山’人工智能广场,提供教学辅助、超算助手等多样化的管理与科研服务 。” 冯军伟总结道,数智技术正推动教育从传统模式向智慧教育加速转型,这对提升教育质量、优化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科教人一体化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
华为湖北政企业务总经理冯军伟
医疗、制造等领域创新实践成果丰硕
除了教育,峰会还分享了医疗、制造等行业的创新成果 。湖北省卫生健康委信息中心数字创新部部长张旭楚介绍,AI技术已深度赋能医疗多个环节,如AI超声辅助诊断准确率超过96%,并将医生撰写病历的时间减少了50% 。东风汽车集团则分享了其数字化平台的建设成果,目前总体上云率已达52%,并通过“擎天·AI中台”为各单位提供百卡级的智算规模保障 。
本次峰会还举办了多场分论坛,并组织参观了湖北宜化集团全光园区和三峡东岳庙数据中心样板点,直观展示了数智技术与场景融合的创新价值 。
面向未来,华为表示将依托其全栈技术能力,继续携手各方伙伴,助力湖北培育新质生产力,让数智化融入千行万业,为荆楚大地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