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MAX 802.16e系统采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正交频分复用多路接入)技术,除了能够对抗多径衰落外,OFDM体制的另一大优点是可以和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多输入多输出)技术方便地融合。WiMAX 16e系统支持如下多种多天线技术:
下行开环MIMO
WiMAX 802.16e协议定义了三种采用空时编码的开环MIMO发射矩阵,分别为Matrix A、Matrix B和Matrix C。Matrix A采用发射分集结构,可获得分集增益;Matrix B采用空间复用结构,可获得复用增益;Matrix C采用分集与复用的混合结构,可以同时获得复用增益和分集增益。
对下行公共信道,协议规定不能采用空时编码,此时可采用CDD(Cyclic Delay Diversity,循环时延分集)获得分集增益。CDD技术通过在不同的天线上发射同一数据流的不同延迟副本,以获得多径分集效果,从而提升公共信道的覆盖。另外,对数据信道还可以采用CDD与Matrix A或Matrix B的结合,进一步提高分集性能或分集加复用性能。
下行波束赋形(Beamforming)
Beamforming是发射端对数据先加权再发送,形成窄的发射波束,将能量对准目标用户,从而提高目标用户的解调信噪比,这对改善小区边缘用户吞吐率特别有效。Beamforming可以获得阵列增益、分集增益和复用增益。Beamforming通常有两大类实现方式:MIMO Beamforming和DOA Beamforming。
MIMO Beamforming(简称MIMO-BF)技术。利用信道信息对发射数据进行加权,形成波束的一种波束赋形方法。MIMO-BF技术又可分为开环和闭环两种模式。
开环Beamforming技术利用上行信道信息,对发射信号进行加权,不需要接收端反馈信道信息给发射端,发射端通过上行信道自行估计得到。开环Beamforming技术对覆盖和吞吐量的提升都有比较明显的效果。但是,由于需要利用上行信号估计下行发送权值,处理时延大,因此适用于低速场景。另外,开环Beamforming技术利用了上下行信道的互易特性,故系统实现时需要对各个收发通路进行校正。
闭环Beamforming技术需要终端反馈信道信息如码本(Codebook)给发射端,利用反馈信息对发射信号进行加权。同样由于受反馈时延的影响,闭环Beamforming技术也只在低速场景有较好的性能。另外,由于受反馈精度的影响,闭环Beamforming技术总体上比开环的性能要略差,但系统实现相对简单,不需要对天线收发通道进行校正。根据业界情况,目前TDD系统只使用开环Beamforming技术,而闭环Beamforming技术则应用于FDD系统。
DOA Beamforming(简称DOA-BF)技术。通过估计信号的到达角(DOA:Direction of Arrinal),利用DOA信息生成发射权值,使发射波束主瓣对准最佳路径方向的一种波束赋形方法。与MIMO-BF相比,DOA-BF有以下特点:
1)DOA-BF技术要求天线阵列间距小(通常小于一个载波波长),在多径丰富的场合分集效果比较差,在非直视径(NLOS:Non Line of Sight)场合,由于DOA估计不准也会使性能下降。因此,DOA-BF技术对密集城区使用效果不是很理想,而对农村和郊区等场合比较有效。但从业务发展的角度考虑,农村和郊区的业务量需求通常不高,采用DOA-BF实现的代价又比较高,因此实用意义不大。
而MIMO-BF技术通常由于天线间距都比较大,搜集多径的能力比较强,特别适合在话务量高的密集城区使用,以提升系统容量,有效降低高话务区域的建网成本或扩容成本。
2)DOA-BF技术对天线阵元的一致性要求比较高。因此,系统实现时不仅需要进行收发通道校正,还需要进行天线校正,而校正不理想时会使系统性能下降,故DOA-BF系统实现复杂度比较高。
目前,DOA-BF技术成功应用的案例不多,业界普遍看好MIMO-BF技术,华为是领先的实现MIMO-BF技术的设备提供商之一。
下行MIMO+BF
由于Beamforming技术在同一时刻只发射一个数据流,没有复用增益,为了进一步提高吞吐量,还可将Beamforming技术与空时编码结合起来,构成Beamforming+Matrix A或Beamforming+Matrix B的发射结构,统称为MIMO+BF。MIMO+BF可以大幅提高系统吞吐量。
上行多天线接收分集
上行接收分集是最常用的多天线技术,在基站侧对多根天线接收到的信号进行相干合并,从而获得阵列增益。
上行CSM(Collaborate Spatial Multiplex)
上行CSM技术是指将两个单发射天线的终端调度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通过复用来提升上行的容量。选择协作终端时,要保证用户之间的正交性,对调度算法有较高的要求。
以上各种多天线技术各有其优缺点,对不同的场合技术性能也有比较大的差异。因此,在实际系统选择使用多天线技术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且要求实现各种MIMO技术的自适应切换,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无线环境,达到最高的吞吐量或尽可能大的覆盖。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