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通信产业的发展,尤其是无线通信和宽带通信的技术的迅速发展,激发了宽带接入网络向无线化方向的演进。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WiMAX”一词的点击率日益增高,它作为IEEE802.16无线城域网的空口标准,引起了广泛关注,并逐渐为业界熟知。WiMAX技术的发展过程基本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固定接入业务阶段、游牧式业务阶段、便携式业务阶段和全移动业务阶段。2006年国内外各大运营商业务拓展的需求推动了第一代WiMAX技术和产品逐渐走向成熟,固定接入式(WiMAX 802.16d)的宽带无线网络一时风生云起。
802.16d是802.16的一个修订版本,也是相对比较成熟并且最具实用性的一个标准版本,在2004年下半年正式发布。802.16d对2-66GHz频段的空中接口物理层和MAC层做了详细规定,定义了支持多种业务类型的固定宽带无线接入系统的MAC层和相对应的多个物理层。该标准对前几个标准进行了整合和修订,但仍属于固定宽带无线接入规范。它保持了802.16、802.16a等标准中的所有模式和主要特性,增加或修改的内容用来提高系统性能和简化部署,或者用来更正错误、补充不明确或不完整的描述,包括对部分系统信息的增补和修订。同时,为了能够后向平滑过渡到802.16。
802.16d增加了部分功能以支持用户的移动性。802.16-2004(即802.16d)标准是802.16标准系列的一个修订版本,是相对比较成熟并且最具有实用性的一个标准版本。802.16-2004对10~66GHz频段和<11GHz频段的固定宽带无线接入空中接口物理层和MAC层进行了详细规定,定义了支持多种业务类型的固定宽带无线接入系统的MAC层和相对应的多个物理层。该标准对前几个802.16标准进行了整合和修订,仍属于固定接入。
802.16d是固定宽带无线接入的标准,该标准定义了三种物理层实现方式:单载波、OFDM(256-Point)、OFDMA(2048-Point)。由于OFDM、OFDMA具有较高的频谱利用率,在抵抗多径效应、频率选择性衰落或窄带干扰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OFDM和OFDMA将成为IEEE 802.16中两种典型的物理层应用方式。
802.16d标准它规范了固定接入下用户终端同基站系统之间的空中接口,主要定义空中接口的物理层和MAC层。目标用户是固定地点的已知订户。它保持了 802.16、16a等标准中的所有模式和主要特性同时未增加新的模式,增加或修改的内容用来提高系统性能和简化部署,或者用来更正错误、不明确或不完整的描述,其中包括对部分系统信息的增补和修订。2004年10月1日,IEEE正式发布了802.16d标准,并统一名称为802.16-2004。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