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I/O对于存储性能来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对于云架构来说,来自五湖四海的客户则是为了交付主I/O而通过网络打开不同类型的系统平台。其焦点主要在于兑换业务能力--如从根本上改善成本效益的可扩展性和自动化功能。在云架构中,I/O已经不再是决定通过块(或者光纤通道与以太网)访问文件先后顺序的首页因素。
降低成本使得云业务变成现实的新型效率和可扩展性,让所需要的性能已经发生彻底改变。当它们对业务能力产生影响时,这种解决方案就会改变人们的购买选择。但是当它们实现高度融合和/或者多租户基础设施,接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的用户和应用的时候,会自然而然地进入人们的生活和日常应用。
截至目前,云存储产品市值40亿美元中占最大份额的是主I/O,并且会随着云存储市场增长而增长(根据Taneja Group预计将在2014年实现100亿美元市值)。
当今,位于云后端的主I/O--犹如从传统存储有机形成起来的基础设施,以"变通"的方式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但是,很多厂商都在创造具有可扩展性和效率优势的下一代解决方案。这些厂商包括戴尔、EMC、HDS、惠普、NetApp,Scale Computing(高性能存储阵列制造商)等众多厂商。
目前,他们占据了40%的主I/O云存储市场,但在未来4年这些厂商将会形成垄断性局面。比如惠普,已经推出了众多云存储产品系列。而能够满足不同客户需要的存储组合产品,没有还鲜有厂商能完全做到,只有少数一些厂家能通过高效融合的解决方案满足大客户需要。
在云架构中位居了领先地位的厂商将能领导不同类型解决方案的设计和推广进程。如果一家服务提供商比如惠普3PAR存储在运营,那可能最后也会为其自身客户推广宣传惠普的其他同类产品。而能够实现如此局面的供应商将会发现,云会显著提高其整体业务绩效。而这正是云为满足客户需要而让业务能力实现转型、同时也让供应商自身获得巨大成功的精华所在。
新兴市场的每个产品领域--包括内容存储、网关、备份等--对供应商和客户也有着类似的影响。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