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I解决过渡难题
通过建设IPv6网络的大量的实践,我们提出了基于运营商路由前缀的无状态IPv4/IPv6翻译技术IVI(在罗马数字的表示中 VI代表4,VI代表6,所以IVI代表IPv4和IPv6的互联互通)。这一发明正好解决了全球面临的严峻的IPv4/IPv6的过渡难题。因此从2008年以来,我们积极参与了IETF的Transport领域中的BEHAVE工作组IPv4/IPv6翻译过渡技术相关RFC的制定。
在以IVI为代表的无状态翻译技术和以NAT64为代表的有状态的翻译技术的基础上,IETF的BEHAVE工作组形成了最新IPv4/IPv6翻译技术标准的新框架文件,针对8个IPv4/IPv6通过翻译技术实现互通的场景,制定新的协议集标准,包括IPv4/IPv6地址翻译、IPv4/IPv6协议翻译、有状态翻译时的状态维护方法、域名翻译等等。
IETF已于2010年10月发布IVI翻译技术的第一个标准RFC6052。
RFC6052是BEHAVE工作组新框架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定义IPv4/IPv6地址的翻译机制,这个机制既可以用于无状态的IPv4/IPv6翻译技术,也可以用于有状态的IPv4/IPv6翻译技术。RFC6052属于标准类RFC,也是IPv6技术核心标准RFC4291(IP Version 6 Addressing Architecture)的重要更新和补充,成为IPv6体系结构中新的核心技术标准。RFC6052对于IPv6协议地址结构的演进和IPv4/IPv6过渡技术具有重要的影响。
RFC6052的创新
作为RFC6052的主要作者,我们在此简要介绍RFC6052的主要内容。
RFC6052的要点为:
1. 讨论了嵌入IPv4地址的IPv6地址的结构,包括IPv4-converted IPv6 address和IPv4-translatable IPv6 address的概念。指出这类地址既可以用于IPv4/IPv6的翻译,又可以用于IPv4/IPv6的隧道。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