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互联网需要继承互联网的优秀“DNA”
记者:有专家把新一代互联网称做“下一代互联网”或者“未来互联网”。这仅仅是称谓上的不同,还是技术方向上有差异?
吴建平:“新一代”和“下一代”其实是一样的,只是不同的说法。比如我们在“973”项目里,采用“新一代”的说法,在有些国家级科研项目中,则使用了“下一代”,也有人用“未来互联网”的说法。这三个词我认为都是一个意思,如果统一起来会更加明确。
记者:新一代互联网在技术方向上是否有争议?
吴建平:技术方向上主要有三种不同观点:一个继续走现在的IPv4协议老路,通过地址转换解决地址不足需求;二是继续采用现在互联网的地址协议,但是利用新的IPv6版本解决互联网面临的挑战;另外一种是彻底推翻现有互联网体系,重新建立新的互联网。
我们认为,第一个路线仍然无法解决IP地址枯竭的问题,第三个路线是走极端,这方面很多年来一直没有一个整体性的方案或者成熟的路线出现。
记者:那为什么选择“IPv6”这个版本的互联网地址协议作为新一代互联网的基石?
吴建平:这实际上也是经过多年的研究后逐渐形成的一个共识。我们在总结互联网为什么能够成功时,认为互联网有几个基本的“DNA”,也就是它的几个特征。以现在互联网的“IP”技术路线为例,它在技术上的包容性,在用户和应用上的开放性,都是互联网在“进化”过程中应该继承的。IPv6协议就很好地继承了这些“DNA”。因此,我们认为,采用IPv6协议发展新一代互联网是一条合适的道路。但这并不是说有了IPv6协议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IPv6协议是新一代互联网的要素之一,也是必需的一个平台,但还需要在此基础上开发更多的东西,并通过克服一些核心技术难题,循序渐进地过渡到新一代互联网。
所以我们经常说,IPv6网是新一代互联网,但新一代互联网并不仅仅就是IPv6网。IPv6网络现在还有很多技术问题没有解决,包括许多过渡期和运营的技术问题。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