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网络环境为远程学生获得广泛的学习支持创造了有利条件。本文从师生互动、学生与学习材料的互动,导学教师,学习资源的获得,管理和技术的支持以及培养学生的归属感等方面,探讨了一些促进学生成功学习的做法。
【关键词】 网络环境;远程学生;学习
一、师生、生生互动以及学生与学习材料之间的互动
1989年美国成人教育专家穆尔提出了远程教与学的三种相互作用理论,获得了远程教育理论界的高度评价。远程教与学的三种基本相互作用是指学生和教育资源所呈现的教学内容的相互作用,学生与教师的相互作用,以及学生与学生的相互作用。根据穆尔的这一理论,以下几个方面是需要认真考虑的。
1. 师生交流
师生之间的交流既可以是定期或不定期的面对面的人际交流,也可以通过建立在技术基础上的双向通信机制来实现。
随着电子邮件和网络系统的广泛应用,学生对教师回答问题或给予反馈的时间变得特别敏感。根据教师往常的做法,学生会对教师的回复时间产生一种期望值。比如,一位教师通常会在24小时到36小时内回复电子邮件或讨论区内提出的问题。如果48小时过去了还没有回复,学生就会开始紧张;三天之后,就会变得非常气馁;四天之后,就会愤怒;五天之后,就会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向相关部门投诉。这与传统校园中教师不去上课的情况是一样的。因此,必须建立相关的政策来规范教师回复学生问题的时间,同时,学生也要承担起更加积极的学习角色。
讨论版和email是支持师生之间异步交流的重要工具。讨论版在提供结构化课程的异步交流方面非常有效率。论坛允许小组开辟话题进行讨论,然而,只有教师干预讨论,并采取措施激励有意义的讨论并使之继续下去,才能获得成功。教师必须激发起与课程学习进度相关的讨论。讨论可以按照文字教材的章节进行,学生可能会问一些课本材料中出现的问题。当一个学生在理解这些材料有问题时,大部分情况下,其他的学生也会产生同样的问题。而在教师回答问题之前,通常会有其它学生做了回答。当这种情况发生时,教师应该强化或更正回答,并补充一些信息。
2. 学生间的互动
学习小组是实现学生间互动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对于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具有重要的意义。学习小组中的协作方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学生新的认知结构的构建。同时,学习小组还可以承担一些教学管理工作,如传递教学信息,替小组成员报名交费,代领教材、资料等,使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不受工学矛盾的影响而得以正常进行。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学生间的互动提供了各种机会。学生可以借助相应的通信设施,建立“虚拟学习社区”共同探讨某一学习问题。“社区学习服务”是发展这种社区活动的一种思路,它通过远程通信的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与其他学生进行对话和交流,相互促进学习。当学生进入社区时,可以看到其他学生的名册信息,这样可以鼓励学生参加额外的学习,并在社区发展新的学习关系,增强学习的兴趣。
3. 学生与学习材料的互动
高互动性的学习材料既可以满足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又有利于教学规模的扩大。无论是文字教材还是计算机学习单元,学生与学习材料之间的交互,实际上就是模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数字与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开发计算机指导的高互动性学习材料成为可能。开发的关键是制作学习材料的体系。这一体系既包括策略,也包括支持这些策略的软件。如加州福尼亚大学欧文分校设计的互动性学习材料,主要特点是:计算机频繁提问或者安排学生要做的事情;计算机提问的频率间隔不超过20秒钟;计算机程序将分析学生的回答,并决定下一步应该提供哪些方面的学习资料;交互将持续到学生成功掌握知识。
二、教学过程的支持和服务
远程教学过程中,导学、学习资源的提供以及管理和技术的支持是学生成功学习的重要保障;而培养学生的归属感,则是减少学生辍学率,提高学习成功率的积极做法。
1. 导学
远程教育中,导学内容主要包括:根据学生的情况,分类指导、帮助学生制定适合个人特点的学习计划和学期修课计划,对学有余力的学生鼓励其多学多选课程,对专业基础差的学生安排补课;为学生提供包括入学教育在内的学习适应性方面的帮助和服务,消除其学习心理障碍和畏难情绪;帮助学生选择各种不同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技能培训、方法指导等等。
为实现以上导学任务,远程院校应该聘请合适的教师,并辅以培训制度,由管理者负责监察教师的工作。教师应该具备一定的学术能力,要致力于支持学生的学习,帮助那些在课业上落后的学生。随着网络课程的增加,教师需要更娴熟的网络技能,学生也要懂得搜寻和评估学习资料。
2. 学习资源的获得
远程学生必须接触到各类学习资源,必须能很快地得到学习资料。远程院校应把专业课程的教材信息提前一个月张贴在学校网页上,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低价位的网上邮购服务,同时,应为学生提供可下载的各类学习资料。
图书馆资源对于远程学生也很重要。美国新东南大学(NSU)开通了远程图书馆服务,为学生提供目录索引和检索、借书、期刊服务以及其他在线格式的文件。学生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电话和传真与远程图书馆取得联系。
3. 管理和技术的支持
远程教育必须要有一支强大的课程管理队伍,为学生提供咨询、教学支持、管理和财政支持,技术支持,以及为新生、教师和辅导教师提供指导服务。
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技术上的支持是课程成功的重要因素。可以为新入学的学生提供“网络学习综合指南”的印刷小册子或是让学生在网上直接下载该文件。院校的Web网页应该能为学生提供包括可下载软件和文件在内的在线“帮助”系统。此外,还可以建立一个帮助桌面,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或电话的方式,获得解决技术问题的建议和支持。
利用网络进行教学和辅导的教师,比那些不接触网络的教师,需要更多的技术支持。因此,必须要有可胜任的技术支持人员,为教师提供及时的支持。
4. 培养学生的归属感
培养远程学生的归属感,对于减少学生的辍学率,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校园参观。可以在每学期开始之前的一个月安排远程学生到大学校园进行参观学习,也可以制作综合性的CD-ROM邮寄给学生,CD的内容通常要涵盖校园参观的所有主题,并配有相关文字资料和视频介绍。同时也可以开发网上校园游的导航系统,为学生提供多种可选形式。
网络学习环境也要为学生提供一种对学校和大学的归属感。院校的Web页应该为学生提供诸如目录、学习手册、图书馆服务、在线注册和财政支助等服务。而且,还要为教师和学生提供链接到重要课程信息、在线资源和学术活动的Web地址。
要培养课堂的归属感。如果某门课程坚持由同一名教师上课,学生就容易产生归属感。每门课程还可以建立自己的Web页。
[参考文献]
[1] Edward Lieblein. Critical factors for successful delivery of online
programs[J]. Internet and Higher Education 3 (2000).
[2] Alfred Bork,Sigrun Gunnarsdottir. 刘惠芬,陈含章译. 个别指导式远程学习:教育体系的重构[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 刁纯志. 现代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理论与实践[J]. 中国远程教育,2004,(11上)
[4] 丁兴富. 远程教育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 Alan Tait. 开放和远程教育中学生学习支持之理念与模式[J]. 中国远程教育,2003,(15)
作者简介:李立匣,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育研究所(100084)。
严继昌,清华大学教育培训管理处(100084)。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