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在渐渐地改变着自己的阅读方式手捧一卷散发着油墨香的书本,坐在春天的湖畔,是不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但如今,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在渐渐地改变着自己的阅读方式。
近日,方正集团和《中国计算机报》联合发布“2006互联网时代的读者阅读调查报告”。报告显示目前互联网已经成为六成读者获取图书的渠道,这些结果与另一个调查是吻合的。4月21日,我国发布第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报告显示近年来我国国民网上阅读率从1999年的3.7%增长到2005年的27.8%,7年间增长了7.5倍。调查结果也表明,青少年学生是引导这一潮流的主要群体。从年龄层次看,18岁及以下读者从网络下载免费图书的比例为33%,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群体;从职业看,学生读者群体在网上图书馆免费下载保真电子书和从网络下载免费图书的,所占比例达52%,这一比例远比非学生群体高。
这一变化让许多IT厂商感到欣喜,可以将学生和教师从浩如烟海的书堆中解放出来,只要轻点屏幕,成千上万册图书就会展现在眼前。这是一幅多么美妙的前景!事实上,这种改变已经体现在具体的生活中。据了解,北京大学图书馆2003年开始提供正版电子书服务,到2005年3月,其电子书每个月下载的册数达到1600册,接近于一个中型图书馆的借阅数量。
对此,许多业界人士信心十足。方正集团一位高层人士在最近的一次业界技术交流会上说:“尽管改变人们的传统阅读习惯并非轻而易举,但只要看到今天在网络上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我们已经感到这场革命正在变为现实,并且坚信这场革命蔚然成势已为期不远。”
不过,与这种乐观相应,也有不少专家客观地分析我国电子书产业发展还存在的一些障碍。由于互联网具有开放性等特点,电子书的知识产权和版权受到挑战。新闻出版总署音像电子和网络出版司副司长寇晓伟说:“我们一直强调,要尊重知识产权,保护权益者的合法权益。”此外,也有专家认为受到电子书手持阅读设备的价格和传统的阅读习惯的影响,人们还没有完全认可电子读物。
但技术发展之轮会一直前行。寇晓伟列举了一个数据,预计到2015年,中国电子书市场的销售额将超过100亿元,部分出版单位从电子和网络出版中得到的利益将会逐渐超过纸质图书。到那时,整个出版业将会逐渐由以纸质为主转化为以互联网为主。
到那时,我们是否可以说,真正的阅读革命已经完成?我们期待着:互联网时代,让书本“E”起来。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