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会群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教授。毕业于南京大学地球化学专业,在南京大学获博士学位。曾在日本名古屋大学访问研究,进修和研究内容为:计算机断层扫描、地震勘探数据的三维可视化,随后在日本和美国的知名公司任职。目前任江苏省高性能计算专业委员会主任。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教授周会群对高性能计算的研究非常深入。他说,计算机可以帮助学科人员聪明地做实验,无论是“做不了”的实验,还是“做不起”的实验,计算机都可以帮助我们去做。作为一名在地球科学领域但每天都在跟高性能计算打交道的学者,他对当前高性能计算发展的一些观点更值得计算机学科的人去体会。
对于GPU的研究大量重复
《中国教育网络》:最近全球高性能TOP500排行榜中,排在首位的日本理化研究所的超级计算机K比其他计算机快了数倍,非常惊艳。您对日本高性能计算界相当了解,您觉得日本在高性能计算方面有哪些优点值得我们借鉴?
周会群:日本是一个做事情很有目标的民族。K在设计之初,就有报道说,这是冲着TOP500榜首去的,志在重夺世界第一。它也确实做到了。
日本的超级计算机有一个特点,就是在硬件诞生的同时,就有庞大的软件开发计划。这从著名的地球模拟器的设计中就可以看到。
地球模拟器是由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日本原子能研究所以及日本海洋科学技术中心共同研发的,在研发伊始,就有非常明确的应用目标。它要对整个地球的大气环流、全球变暖、地壳变动等活动进行预测与解析。
比如,通过计算机模拟来预测厄尔尼诺的现象,解析全球变暖会对气候产生怎样的影响,或者是通过计算机模型来推测数万年以上的大气或者海洋的情况。
日本在建大型计算机设施时,往往都有明确的应用目标,他们希望以此来保持本国技术的先进性,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战略。
对比国内,我们在应用与硬件的结合上做得很不够,往往缺乏典型应用的支持。甚至缺乏对硬件设施建好之后如何经济、有效地利用起来的考虑。
《中国教育网络》 :现在GPU越来越热,您认为,异构平台将会是一个趋势吗?
周会群:是的,不过异构平台与其说是一个趋势,不如说是我们不得不接受的选择。关于GPU,我所看到的是,很少有人做真正有意义的工作。虽然我们也可以看到,各个领域对GPU的应用正轰轰烈烈,类似“GPU在某某领域的应用”文章层出不穷,但其实质一样。因为科学计算万变不离其宗,大多数模型到最后都归结为求矩阵特征值与线性代数计算问题。
我觉得与其这样,不如有专门的人集中力量把两个常用的数学程序库BLAS与LAPACK在GPU上高效能并行化,其他程序只需连接这两个库,这样一切问题迎刃而解。现在的问题是,最本质的工作没有人做,却有大量重复的工作正在进行。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