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了解信息技术对边远地区农村学校的作用,记者近日赶赴黑龙江省鸡西市采访。我们选择的都是边境线上的中小学。这些学校有的从窗口就能清晰地看到边境线,有的与俄罗斯一江之隔,还有的乘机动车出国只要5分钟……
从2003年开展远程教育以来,鸡西市教育局运用信息技术,提高了对分散在两万两千多平方公里的209所中小学的管理效率,提高了学校的课堂教学质量,也提高了教学研究的水平,为边远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探索出一些有价值的经验。
“在线课堂”,真实的课堂,真实的收获
教育信息化是一项投入巨大的工程,如果忽视了应用,会导致极大的浪费。因此,鸡西全市100%的城乡学校接入了宽带互联网,教师经过培训并可实际操作之后,鸡西教育局便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实践的整合。
到鸡西市的当天,我们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心考察了他们的“在线课堂”。“在线课堂”目前可以覆盖全市3县6区和直属中小学中的60所学校,每校每天4节常态课在鸡西教育专网上进行视频同步直播。由于“在线课堂”成本较高,其他学校可以从鸡西教育网上看到非即时录像。
眼前的电子白板上,是几十所学校正在上课的画面。信息技术教育中心主任何心告诉记者,此时,市教育学院也有专家注视着这一画面,并随时点击其中某所学校以察其详。何心说,“在线课堂”可以供其他学校实时收看或录制;市教育局领导、教育学院可以把“在线课堂”作为对一线教学给予及时指导的重要途径,还可以将优秀课堂实录上传到鸡西教育网,供专网覆盖之外的学校使用。
那么,一线教师对“在线课堂”有何感受?第二天我们驱车沿边境线行驶,采访沿途学校。
虎林一中是60所“在线课堂”校之一,该校的于涛老师对记者说:“与‘展示课’相比,‘在线课堂’是常态课,备课的条件和课堂上出现的问题都更具常态性,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体现更充分,对一线教师的指导意义也就更大。”
加工改造,为我所用
“生源不同,师资水平不同,从网上下载的资源能切合自己的学校吗?”面对记者的问题,杨岗乡中学的老师们说,几乎所有从网上下载的资源,我们都要根据校情加工改造,再融入自己的课件。
教龄才一年的伍洲老师,用网上下载系列图片“父与子”给学生看图作文。在教导主任黄本华老师的指导下,他把静态图片改成动态的,并简化了一些环节,使主题更突出,内容更生动,不少学生写出了好作文。伍洲说,期末考试,50分为满分的作文,他教的两个班得到47分的分别是11人和7人;而没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对比班,得到47分的分别是3人和4人。
但是对于大多数老教师,上网查资料、下载课件还能独立完成,要加工修改网上的教学资源就困难了。密山兴凯湖乡小学就让老教师与年轻教师结对子。27岁的汤欢欢老师与45岁的毕克福老师就是其中的一对。3年中,毕老师帮助课堂上“镇不住”的小汤学会了与孩子交流;小汤教毕老师学习加工和使用网上资源。结果小汤成了孩子们最喜欢的老师;毕老师在全省示范课上,用他与小汤共同加工的课件获得了一等奖。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