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的一条新闻让一直从事移动学习研究工作的方海光老师感到兴奋。据报道,最快从今年11月底开始,不论移动、联通还是电信用户,在北京的西单、王府井、奥运中心区、三大火车站、金融街、燕莎、中关村大街七个北京地标地区,用户将可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实现无线上网且无需支付任何费用。
作为首都师范大学数字化学习实验室主任,方海光认为,无线互联网的发展和wifi信号的覆盖,为移动学习的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在北京一家国企工作的谢堃经常利用空余时间在电脑上学习网络公开课,“如果wifi信号能够实现全覆盖,那以后用手机也可以收看网络公开课了。”在他看来,用手机等媒介学习网络课程虽然成为可能,但目前来看,也存在许多不便之处,比如一节课的时间太长,手机电池无法支持观看视频太久等问题。谢堃表示,“如果没有免费的无线网络信号,以目前的流量资费,我也不敢用手机看视频。”
移动网络看视频还有争议
兰州大学学生王孟也是网络公开课的忠实观众。她认为,如果网络公开课能够重新排列,缩短时间,大家就可以利用排队、等车或休息的时候用手机观看,“电影太长,电视剧有连续性,而公开课如果每节课讲的都是不同问题,又能把时间控制得很短,相信很多人会选择手机观看。”令王孟唯一担心的也是流量资费问题,她表示,如果资费过高,她会选择把课程内容下载到手机上观看,而不会在线观看。
对于类似王孟这样的担心,上海电信培训中心副主任金伟表示,他们已经在移动学习的课程领域做了尝试,并且推出了产品。据金伟介绍,目前他们推出的课程大小都在6兆左右,几乎相当于每分钟1兆,“手机用户如果想用手机观看公开课,把包月的流量选择在500兆左右,应该是可以承受的。”如果用户在有wifi的环境中观看视频,就没有流量的限制。金伟告诉记者,他们也推出了容量较大的课件,如果用户有时间也可以收看,但太大的课件在移动设备上收看并不合适,因为不是所有的客户都会用手机看四五十分钟的课程。移动学习主要还是解决用户怎么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在车站、机场或某一个特定等待的场合,也就五六分钟时间,利用这些碎片化时间掌握一些自己想学的知识。
公司白领朱璐告诉记者,她一直都在利用移动设备学习。5年前,她就开始将一些公司管理类的视频课程下载到索尼PSP、MP4等移动设备中,利用上下班的时间在路上观看。在朱璐看来,所谓移动学习就是网络学习的延伸,唯一不同的就是形式,并没有什么复杂之处,“目前的移动资费太高,还经常出现天价上网费等现象,我是不会利用移动网络来看视频的,还是利用电脑网络下载到手机上这种方式更安全一些。”
湖南工程学院学生唐亮最近正在学习关于金融市场方面的网络公开课,他表示自己收获很大,但如果把课程放到手机上对他的吸引力就不大,因为他的手机还不是智能手机,每个月只有不到10兆的网络流量,不可能满足视频的需要。唐亮问道:“手机上需要的视频规格也和电脑上的不同,如果把视频放到手机上,视频质量怎么保证呢?”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