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自“九五”、“211建设”以来,在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建设方面都已投入较大资金,至今校园网络建设已形成一定规模,为下一步数字化校园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硬件基础和一定的软件环境。
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如何进行信息共享、如何调整管理定位等问题。经过多方协调、深入研究和不断探索,目前校园网络已可以向全校师生提供高质量基本网络服务,部分应用支持系统与信息服务系统在校园网上平稳运行。这些都为南京师范大学深入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最终实现“数字化校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数字化校园建设现状
南京师范大学是一所具有百年办学历史的江苏省属重点高校、是一所多学科的综合性大学。经过多年的努力,于1996年顺利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行列。经多年来学校重点投资建设,校园网络基础设施面貌得到了根本改变,实现了“千兆主干、百兆接入”的目标。目前数字化校园的总体建设情况如下:
首先,南京示范大学已经建成了能满足目前及近几年内学校发展需要并有一定拓展空间的网络硬件结构,这表现在几点上:
主干实现了高可靠性的千兆环形网络结构,并采用了性能优良的交换设备(主干设备均为CISCO6509),并为下一步实施万兆网预留了空间。同时网络架构实行了优化。
实现了网络进出口的多元化,为网络进出通畅提供了保证。现有一条与教科网相联的千兆专线和一条与电信相联的10兆专线及一条与网通相联的千兆共享接入。
网络信息点已遍布全校各个角落,在南师已没有上网盲点。全校现已布网络信息点近2万个,为师生员工上网提供了方便。
完成了基本的安全体系建设,已有一定的安全防范能力。
其次,校园网上提供了多种服务功能,为用户提供了方便。现在学校可提供的网络服务包括邮件服务、代理服务、拨号服务、WEB服务及与网络有关的各种接入服务等。
第三,南京示范大学建成了多个网上应用系统。经过几年努力,学校已完成的应用系统有办公自动化系统,各种独立的、互不相通的运行系统,如财务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医疗管理系统等。
上述网络建设的成果为学校的近几年的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方便,为学校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资源整合成为主要问题
随着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不断深入,网上各种应用系统的开发和投入使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问题也迭显出来:
首先是经费投入问题。随着网络应用系统的增加,网络用户越来越多,网络的安全建设及升级任务也越来越重,硬件建设将伴随信息化建设的全过程,资金的需求也会明显增大。也就是说,硬件建设实际上是没有终点的(但有谷点),因此在进行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过程中,除了有阶段性的重点投资外,同时必须将之作为一种常规建设,保证每年的正常投入,才能确保网络的基本建设能适应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其次是网络信息共享问题,这个问题也是目前最为特出的问题。网络建设的目的全在于应用,正是有了上述的各种应用项目,才使得网络成为今天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开展时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和工具。但是这些应用系统由于在开发时均是针对各部门、各单位的具体工作来进行设计的,缺少统一的规划和全校一盘棋考虑(当然,这些系统的设计在当时是合理的,而且由于当时的技术、设备及各种软硬件环境的限制,学校也无法对其进行总体规划),使得这些系统存在着下列问题:
每个系统独立设计、独立开发,没有统一标准,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数据不能共享。如同一个学生的信息,就存于多个系统中。
每个系统都具有一个用户管理和身份认证功能,使用者需记忆多个账号和密码,给使用者带来不便。
管理功能重复,但操作方法不同,难以掌握,造成管理困难。
用户信息分别管理,每个系统都需要设置多个管理员,信息录入重复,造成管理人员浪费,加大了运营成本。
由于系统的开发均是在低层次、低水平基础上进行重复劳动,不可能给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带来新的提高,而只能是小系统争资源,给学校造成浪费。
各个部门采用不同的信息编码规范和方式,信息无法交换。
综上所述,数字化校园建设有两个问题放在我们面前,一是如何合理利用资金,把握好建设中的轻重缓急,使有限的资金投入能发挥更大的效益。二是如何利用新的技术支持,对全校的信息资源进行合理整合,建立起一个全校统一的数据库平台、并在此平台基础上开发新的应用系统和实施对原有各种管理系统的整合,以实现全校的信息共享、资源共享,提升学校信息化建设水平。对于前者,只要学校支持,经费得以保证,问题应能较好解决。而对于后者则是信息化建设管理部门应认真研究的问题。为此我校在2003年提出了开发全校统一的数据平台,整合全校信息资源,使数字化校园建设始终能符合学校的整体发展需要,为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服务。
定位数字化校园建设
数字化校园是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功能,达到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
实现这一目的是一项涉及全校各个部门的系统工程,对于这样一项工程,在技术支持、设备性能都有很大提高的前提下,必须深入调研、周密规划、重新定位,彻底改变过去分散建设,各自为阵的做法,使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方向更加明确。时至今日,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上技术已不是问题,问题更多的是在管理和认识上,为此我们实现了四个重定位。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