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化腾在邮件中为“微信”定名
微信项目在5年后的2011年才姗姗到来。该产品由腾讯广州研发中心产品团队打造,团队经理是在业界赫赫有名的张小龙,他所带领的团队曾成功开发过Foxmail、QQ邮箱等项目。在项目启动仅仅3个月后,腾讯公司便发布针对iPhone用户的微信1.0测试版。又过了3个月,微信就获得了四五百万注册用户。
值得一提的是,“微信”名称的由来,是马化腾在产品策划的邮件中确定的,这与他当初命名QQ时的“亲历亲为”如出一辙。
2013年8月,微信升级至5.0版本,支付功能的上线和对公众账号平台的改造都颇具新意。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则是其掀起的全民“打飞机”热潮。微信通过将这一款经典游戏的复苏,进一步增强了对用户的黏合。尽管这一热潮已逐渐冷却,但经过热场,微信的地位已不可撼动。截至目前,微信的用户已突破6亿,并大有将新浪的拳头产品微博拉下马之势。
正当微信如日中天之时,其他的互联网公司才开始反应过来。陌陌、易信、来往逐渐闯入市场,并加大推广力度。作为后发产品,易信的负责人阮良坦言更期待一种百花齐放的景象。
微信迎来了霸主时代,但在这个快速更新的领域,新的对手也许很快就能出现。如今,阮良正在积极寻找合作伙伴,他认为,即便微信一手遮天,这个领域仍有一定的市场空间。用户们同样不排斥新的产品出现,尽管他们已将微信使用得得心应手。
“有更好的产品当然愿意尝试。”80后IT青年李伟说,你无法预知新品什么时候会上线,会带来什么样的惊喜,单是探索和尝试的过程,就足够让人着迷。 新京报记者 刘夏
10年见证
“微信改变传统电信行业格局”
在财讯传媒(SEEC)集团首席战略官段永朝的印象中,近10年来即时通讯对于电信行业的冲击表现在多个节点上,“第一是1999年,QQ出现;第二是2003年前后手机的普及,手机保有量逐渐超过座机;第三是智能手机十年来的大爆发;最后是微信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传统电信行业的格局。”段永朝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则认为,微信对整个产业的发展是革命性的。原来互联网模仿网下实体经济结构,而微信完全建立了新的结构。
“互联网特别适合中国人,微信是典型标志,把高科技和传统文化生活方式紧密结合。中国人讲究关系和信任,对陌生人很难信任,对熟人高度信任。一个小圈子,里面都是信任的人,符合中国几千年来的行为方式,先熟悉家里人,再通过亲戚朋友传导出去。”姜奇平说。
姜奇平分析,微信对电信的冲击,反映在数据化、智能化上,原来只是一个打电话的工具,不擅长运行程序,智能性偏低。但微信使数据业务由边缘变为核心和主导了,“我们分析电信的业务结构,以前以语音为主,数据占不到30%,现在腾讯等互联网公司数据业务已经占了70%至80%。”
“传统通讯产业盈利模式是将使用收费看成收费的驱动力,是导致现在传统行业受到挑战的根本原因。”段永朝说。他解释称,电信业是什么行业?传统电信行业基本假设是做信息传递工作。搬运你的信函、通话,并且收取费用。互联网打破了这一点。在互联网,信息是免费传递的,“这挑战了传统电信行业的立足之本。”
“立竿见影的冲击是,收入下降、增长速度放慢。不过这个不是最可怕的,更可怕的是收入结构发生变化,原来主要收入来源是通话;想象未来通话全部免费,再严重依赖于电话费做主要支撑,是很危险的。”
新的增长来自哪里?段永朝指出,电信运营商应该创新,努力变成信息服务商,跟互联网生态当中的公司、第三方开发者共赢。从广东联通与腾讯合作推出微信沃卡,到网易和电信联手开发易信,向OTT(指利用其他运营商的宽带网发展自己的业务)伸出橄榄枝的运营商正在增多。□刘夏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