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配置光路、中继及组网的网络参数
网络参数配置原则
中继模块配置原则。在多中继模块情况下,通常一个AM32或AM128下挂多个TSM模块,为了保证单模块故障不影响全局与其它局向之间的联系,必须将去同一局向的电路分配到不同的中继模块。同理,去同一局向的链路也必须分布在不同中继模块的七号信令板上,即使只有一个中继模块,也应将去同一局向的链路分布在不同的七号信令板上,避免由于一块七号信令板的损坏造成某一局向出现全阻故障。此外,七号链路所配置的话路时隙也应分配在不同的DT板上,避免由于一块DT板的损坏造成多条链路的中断。
链路选择原则。尽量保持话路与其对应的优选链路在同一模块,避免出现诸如话路选择TSM1,而链路选择TSM2或TSM3等现象,减少模块间的消息包。
例如, 某局的一个管理模块下带4个中继模块,4个中继模块下挂24个RSMⅡ,只有一个S1240出口局,与S1240对开的七号电路分布在4个中继模块上。通过如表1、2、3所示的数据修改过程,可以实现不同呼叫源码的用户拨打出局电话时,固定占用某个中继模块,从而减少模块间的消息包,降低交换机的拥塞率。在ST用户表中,将4个中继模块所带的RSMⅡ用户呼叫源码分别定义为1、2、3、4。
合理配置网络参数的途径
合理配置字冠数据。若本局为端局,对于入中继呼叫(对入中继群单独设置呼叫源码5),在呼叫源表中,该呼叫源码5对应的预收号长设定为等于本局号长,减少内部消息包的数量和号码分析次数。对于出局呼叫,尤其是长途、自动寻呼和移动电话等要求主叫号码的字冠,在被叫分析表中,该字冠对应的"补充信令标志" 设置为"是"。在补充信令表中,各字冠对应的"是否发主叫号码"设置为"是"(发IAI),以减少局间的消息包数量。另外,预收号长(呼叫源表)和最小号长(被叫分析表)应尽可能配置大些,中继承载的电路占用点也应配置大一些,最好配置为成组发码,以提高交换机的处理效率和电路利用率,最大限度地降低信号的配合错误。
设定中继电路选线方式。对于七号信令电路,国标规定了两种选线方式:大小/小大、主控/非主控(LIFO/FIFO),优先使用主控/非主控方式。有些交换机,如5ESS等,可能会采用大小/小大方式,这时要注意:对接的两个局,一方从CIC最大的电路开始选择,另一方从CIC小的电路开始选择,但08机的电路选择则是根据中继内码来实现的,要注意CIC与中继内码的映射关系,做出正确的数据。由于七号电路是双向电路,电路可能会发生同抢,为此,预先规定对接的两个交换机各自主控一半的电路,当发生同抢时,非主控方释放对电路的占用,并在另外一条空闲电路上重新发起呼叫。在两个交换机间,信令点编码大的一方主控CIC为偶数的电路,信令点编码小的一方主控CIC为奇数的电路,若双方主控同一方向的电路则影响更大,可能会引起电路吊死,应注意。话务量较大时,同抢对接通率有一定影响,应注意避免。
对于模块间中继选线方式,建议在配SM和RSMII(或SMII)之间的中继选线方式时最好配为“最小”、“最大”或“主控/非主控”。
合理分配话务流量。在数据配置时,有时很难预见哪些用户属于高话务量用户,当某用户框(或RSA框)集中了过多的"网虫"或热线用户(传呼台、热线服务和股评等)时,会造成系统的话务量过于集中,从而引起呼损。通过C&C08交换机的话务统计功能,可以及时发现数据配置中的不合理成分,继而进行数据配置优化处理。主要的统计方法有:
· 用户线群统计。通过分析模块、用户框和RSA框的用户呼叫分布情况,找出话务量最大或最小的用户框和模块,采取相应改善措施。
·局向目的地话务分布统计。分析经过某个局向到各个目的地的去话话务分布情况,找出话务量较大的部分,并通过在被叫分析表中调整相应字冠的路由选择码,均衡话务。
·模块通信状态和流量统计。统计各模块之间的话务流量分布,如果发现某些链路流量特别大,而某些链路的流量又特别小,则必须对数据重新进行配置,减少模块间的呼叫。
·模块内部电路群统计。通过对OPT、IDT、E16等话务进行统计,确认是否存在话务过重,拥塞时长过长等情况,进一步采取改善措施。
合理分配模块间的消息流量。通常是由于中继电路和信令链路安排不合理造成的,如某模块只有话路,没有链路,每次出局呼叫均要走模块间光路,就会造成模块间的消息流量过大,造成一定的OPT网络资源紧张。
减少CGC信号的发生,合理配置中继数据。一般来说,当路由表、路由分析表、中继群表和中继群/子路由表数据配置有误时,容易导致CGC信号的发生。
用户硬件、状态方面的原因
最常见的是外线故障。用户外线故障的情况主要有断线、混线、单线地气、用户锁定等情况。外线断线时,每次拨打该用户,能够听到回铃音,但总是无人接听,与久叫不应用户很相似;当出现单线地气时,会导致上报误摘机、乱拨号等现象,这些都会影响接通率;用户端口锁定时,会造成拨打听忙音,与用户忙很相似 。因为断线、锁定与“久叫不应”、“被叫忙”相似,需要注意与“真久叫不应”、“真忙”用户区分开,区别处理。上述情况往往是一些C4、C5局接通率低最直接、最根本的原因。
少部分为ASL、DRV板故障。话务统计失败原因是“终点故障”。拨打该用户,多为“嘟、嘟”故障音;跟踪,多为锁定、自动拨号、反复摘挂机、摘机后双方听不到声音(单线地气);测试,多为线间绝缘差、碰其他用户线、单线地气等。
另外还有ONU用户停电、无模块间话路时隙(CTN控存吊死)、用户久叫不应等。对于ONU用户停电,话务统计失败原因是“临时故障”。观察均为V5ST 用户,事件告警中有V5ST用户端口闭塞告警,经查为停电ONU的用户。处理方法:对停电ONU字冠作号首处理送拥塞音;对于无模块间话路时隙(CTN控存吊死),如用户框的62个时隙(RSA远端为56个)已用完等,话统失败原因是“无可用资源”。对于用户久叫不应,采用下述方法解决:向用户增加"无应答转语音邮箱"新业务:MOD ST:DN=PQABCB,NS=CFNRAVM-1;修改本局信息表,如直接索引号设定0,久叫不应转语音邮箱设定1423;改变久叫不应转语音邮箱的定时器时长:MOD REALTIMER:PID=13,定时器组号=0,组内索引=25,NVL=30。
值得注意的是,久叫不应定时器时长缺省值为20s,即约振铃5次左右开始转入语音邮箱。为了防止被叫在振铃5次后接听时,呼叫已经转移的情况经常发生,一般将久叫不应转语音邮箱的定时器时长设置到30s。对于久叫不应送CFL的情况,还可通过呼叫前转功能进行改善,但若呼叫前转仍不成功,则仍宜回送CFL。此外,对于ISDN用户来说,由于外线停电等原因造成设备处于未激活状态,当其作为被叫时也回送CFL,可视具体情况具体解决。
总结
总之,影响交换机接通率的因素多种多样,我们在日常维护过程中,通过分析数据一致性、合理配置网络参数及分析用户故障,采取了相应的解决途径,明显提高了网络接通率,从而显著提高了系统的运行维护质量。
博客原文:http://blog.163.com/xutong_hust/blog/static/15818372008513112757702/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