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电化教育馆馆长 潘克明
不是所有地区都进入了后网络时代,我认为只有发达地区才真正进入了教育信息化的后网络时代。在那些地区,大规模的硬件环境建设已经退居其次,重点不再是建设校园网,而资源、应用、终端显示成为该时期需要重点攻关的问题。
因为,教育信息资源是用于教育和教学过程的各种信息资源。它的开发和利用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也是关系到教育信息化建设成败的关键。教育应用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直接目的。有了信息网络和信息资源这些基础条件之后,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便成为教育信息化的主角,可以说,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效益主要体现在应用这一环节。所以,我们要用新的思路来思考这个时期的教育信息化建设。
相对而言,西部地区的教育信息化建设确实要落后一些,但是国家在这几年为了缩小东西部的差异做了很多的工作。农远工程就是很大的一个项目,我认为,这个工程很有必要。但是这个工程应该包括很多方面,如果仅仅是建立了一个网络、传播渠道是不够的,还需要考虑后续的资源应用、维护、人员培训等问题。
从战略的高度推进职业发展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 黄尧
发展教育是提高我国竞争力、促进经济增长的可靠保证,也是把我国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为此,党中央、国务院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是促进社会就业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之计。我们必须从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深刻认识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采取有力的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有了很大发展。但总体而言,职业教育仍然是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还需要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新时期基础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教育部基教司学校管理处处长 俞伟跃
“十一五”期间,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与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相适应,全面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一个结构和资源丰富、功能实用、机制完善的基础教育信息化体系。以增强应用实效为导向,为普通实施数字教育服务,为构建社会和谐为目标。主要任务是建设一个全面互通的基础教育信息网,装备一系列有效支持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开发一大批信息化数字资源,培养一支具有较高信息化技术的师资队伍。将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思想观念、管理体制、教育内容和教学形式深刻变革推动教育现代化。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整合各类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全社会共享,多形式、多渠道向全国中小学生,特别是中西部农村地区输送优质教育资源,并为农民学习实用技术服务,为培训农村基层党员和干部服务,加快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对教师进行普遍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和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加快教育管理的信息化,提高教育管理信息水平。
“农远工程”的创新点
中央电化教育馆副馆长 王珠珠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取得了传统教育在如此短期内所不能实现的效果:开阔了师生的视野,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推进了信息技术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我们认为该工程的成功是与以下创新点密切相关的。
整体设计:该工程的设计是一个“三位一体”的框架:即采用三种模式进行硬件设施建设。这一设计保证了设施与应用人的能力提高的一致性,以及与教学应用过程中提供可供选择的资源的一致性。技术模式:对于中国广大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究竟如何进行技术选择,这不仅是一个教育技术问题,更是一个教育均衡发展和如何实现全民教育目标的问题。强调应用:该项目坚持用资源带动应用,改变以往一些项目设计中只注重硬件而忽视资源内容建设的状况。教育部在中央电化教育馆设立了远程教育资源服务中心,专门设计适用于农村中小学教学应用的资源,通过卫星数据广播,并下载到学校的计算机上,教师们可以方便地运用IP浏览器,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内容,学习或支持备课。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