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图书馆在远程开放教育的发展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其建设和应用是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远程开放条件下人才培养模式、教与学模式的构建,以及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完善等能够产生重要的影响。
2007年6月2日,由《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和浙江广播电视大学联合主办的第13次“中国远程教育学术圆桌”在杭州召开。这次研讨会的主题是“远程学习与数字图书馆”,来自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香港公开大学、奥鹏研究院、方正阿帕比技术有限公司和中央电大、上海电大的特邀专家与嘉宾,围绕浙江电大“都读远程”数字图书馆(DLDL,Distance Learning Digital Library)系统案例,探讨“都读”系统建设与应用的启发性意义,并着重就数字图书馆的功能、定位、核心业务及其创新,数字图书馆与远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教与学模式的构建和支持服务体系的建设等问题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中央电大副校长、本刊主编严冰和浙江电大副校长金健雄主持了本次研讨活动。浙江电大校长方志刚在研讨会开幕时致辞。在研讨会上发言的特邀专家与嘉宾有任为民(奥鹏研究院院长、教授),余胜泉(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副教授、博导),叶鹰(浙江大学图书与情报研究所所长、教授),王慧雯(香港公开大学图书馆馆长),龚祥国(浙江电大副校长、教授),刘盈(上海电视大学图书馆常务副馆长),宋忠艳(方正阿帕比技术有限公司技术总监),胡苏望(中央电大图书馆网络工程师)等。专家与嘉宾各自的工作领域不尽相同,看待问题的视角也多有差异。不过,围绕浙江电大“都读远程”数字图书馆的实践案例,他们所发表的观点,却从不同的切入点、不同的角度,聚焦在远程学习与数字图书馆这一重要主题上。
对本次研讨会的成果,我们将专家研讨内容和浙江电大“都读”数字图书馆的实践案例整理为两篇综述,以飨读者。综述系根据研讨会录音与速记等材料整理,未经发言者本人审阅。
一、远程教育数字图书馆的任务与定位
任为民:远程教育数字图书馆的三大任务
我认为,数字图书馆主要有三大任务:收集、整合、管理学习者需要的、丰富的数字学习信息与资源;建立功能完备、普适、便捷的数字化学习环境;提供网上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信息资源和技术应用等服务,并逐步实现自动化管理与服务。
数字图书馆决不只是传统图书馆的数字化,也不只是图书资料的计算机管理。数字图书馆是数字化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包括:数字资源的建设、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应用系统开发、标准规范与法规的制定与实施、知识产权问题的处理、服务体系的建立、专业队伍建设等。数字图书馆建设不只是图书馆的工作,也不是信息技术人员能完成的,它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跳出部门和专业的局限,成为全校教学、管理、技术和研究人员共同参与的事业。
电大是我国利用多种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大学,建设数字图书馆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远程教育师生相对分离的特点,决定了提供教学信息资源、开展学习过程的支持服务和创建校园文化氛围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建设数字图书馆是使覆盖全国的电大系统实现资源共享的重要途径,在构建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推进电大教育发展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数字图书馆是电大教育信息化的标志,是学习者丰富学识和提高能力的重要场所,是传播校园文化、促进学习者全面成长的基地。
严冰:明确数字图书馆的定位
相对普通高校,数字图书馆在远程教育发展中,特别是对像电大这样用远程方式开展开放教育的大学,或者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系统,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作为电大的基本建设,有可能起到现在意想不到的重要作用。
从电大的发展定位及功能定位、特色定位等看数字图书馆,它显然不同于一般社会数字图书馆,也不同于普通高校的数字图书馆,尤其是为谁服务,或者说以谁为主要服务对象,以及如何为特定对象提供有效服务方面。对于电大这样的远程教育系统来说,与普通高校相比,数字图书馆的作用可能更加重要。这里的“更加重要”实际上也就是电大数字图书馆的特点,是我们研究远程教育中的数字图书馆所必须关注的问题。我想至少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
第一,普通高校主要是面授,学习者集中在校园里学习。电大的学习者分布在各地,不可能像普通高校那样建设、使用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而基层电大可以建阅览室,不一定建得起图书馆。对电大来说,更多地需要依赖数字图书馆。
第二,电大学生的定位是在职的成人学习者,他们和普通高校的学习者,在学习动机、学习环境、认知习惯、学习规律等等方面有着显著的区别,学习模式等很多方面都不一样。数字图书馆可以随时随地给成人学习者以指导,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习过程。而对于普通高校的学习者来说,高校校内的图书馆可能有更大的作用。
第三,电大是一个有机联系的远程教育系统,不是若干所学校的简单相加,系统建设的方方面面,需要进行资源的整合,包括不能用简单相加的思路来建设数字图书馆。我们要关心个性化和多样化,每个学习者情况不同,各地的学习者也不同,而培养模式也在提倡多样化。学习者的个性化和多样化给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提出了更多的难题。
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应用,是电大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大建设覆盖全国的信息化、数字化校园的重大工程。我认为,这既是电大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所达到的水平的具体呈现,又有可能拉动整个电大的教育信息化水平、特别是信息技术综合应用能力与水平的总体提升,因而是评价电大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的重要观测点。
要注意多从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及教与学的模式角度考虑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应用问题,不仅仅是为新模式提供必要的支撑,而且还应该提供许多新的可能性,包括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数字图书馆应该能够适应模式改革的进程,并在某种程度上起到导引作用。换言之,数字图书馆将对模式构建产生多方面的直接影响,可惜,这还很少有人予以相应的关注。数字图书馆又是学习者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电大的培养目标,非常重要的是培养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其中又特别强调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数字图书馆对于实现这样的培养目标也许会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至少是个有效的体验过程。所谓学习型社会,不仅仅意味着要给各类社会成员提供尽可能多的学习机会,而且,其重要标志正是较高比例的社会成员具有相应的学习能力。
数字图书馆和远程教学平台,或者还有教学资源库的关系,我以为是能够弄清楚的,各有各的功能定位,但在建设与应用的思路及运作中,恐怕必须统筹考虑。关键是数字图书馆的功能定位要明确,同时要避免在学习者使用时产生各种有形或无形的障碍。
还有就是要考虑电大系统办学的特点。这对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应用,可能会提出一些特殊的要求。另一方面,从全国来看,省级电大就有44所,44家电大不可能都搞成同一种模式。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