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效果
1.提高了硬件设备的资源利用率
使用虚拟化技术,可以使数据中心每台物理服务器实现30:1,甚至更高的整合比率(可根据虚拟机负载情况预先设定策略动态进行调整)。这意味着,以前需要三十台物理服务器完成的工作,在部署虚拟化后,仅一台服务器就能满足需求。对于负载较大的虚拟机可适当降低整合比率,甚至可设定策略让其独享一台物理服务器,以确保重要应用。利用VMware电源管理及虚拟机的动态迁移技术,在虚拟机负载较低时,将其自动迁移到一台或几台物理服务器上,并将空闲物理服务器电源自动关闭。反之,当虚拟机负载加大时,则根据预先设定的策略自动打开物理服务器电源,保证虚拟机的性能。一般设定物理服务器的利用率在60%~80%之间,既能保证应用系统性能,又能节约电能。
存储虚拟化的实现,整合了分散的存储阵列和异构存储环境,大大减少了存储碎片的产生,从而提高了存储空间的利用率和信息交流的灵活性。
2.增强了应用系统的业务稳定性
利用VMware的HA动态迁移技术,保证了虚拟机的高可用性,提升了整个数据中心基础架构的稳定性。当某一台服务器发生故障,虚拟机会自动根据预置策略,将对应的虚拟机迁移到其他正常运行的主机上。整个过程无须人工干预,用户也没有明显的服务中断感觉,从而大大增强了应用系统的业务稳定性。
3.实现了业务系统的快速部署
虚拟服务器可以在线复制为模板,通过预先建立的模板和克隆技术,管理人员可以在数分钟,甚至数十秒时间内将新应用快速部署到相应的服务器计算节点上,实现对服务和应用的统一化管理。
4.降低了数据中心机房能耗
新型数据中心正式投入使用后,由于物理服务器设备数量极大降低,同时结合分布式电源管理(DPM)技术,自动关闭负载较低的空闲虚拟主机,使得数据中心电力消耗由原来的60余千瓦降低到30千瓦左右。
随着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快速发展,通过引入虚拟化技术构建新型高校数据中心,不仅解决了当前高校数据中心建设中存在的众多问题,如提高服务器资源利用率、实现硬件资源高度共享、降低管理维护成本等,而且可以灵活、敏捷地管理不同的应用和需求。
基于虚拟化技术的新型高校数据中心,展现出了一种新颖的观念和灵活的管理模式,有效地推动数据中心朝高效、稳定、节能、环保的方向发展,使之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虚拟化技术在未来高校数据中心建设的应用前景将会十分广阔。
(作者单位为山东科技大学现代教育中心)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