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改革进展:大幅削减数量
2015-02-03 人民网-科技频道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对科技体制改革部署和要求,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近年来以“提高质量、减少数量、优化结构、规范程序”为重点推进科技奖励改革。目前,部分改革措施在奖励工作中进行了实践探索。总结如下:

  一、提高奖励质量,减少奖励数量

  1.完善评价标准,提高奖励质量。为实现分类评价,突出激励原始创新,提高授奖项目的质量:

  ——2012年,修订了三大奖的评价指标体系,注重创新质量,根据不同奖项特点设计了评价侧重点,在指标中更加突出鼓励原始创新。

  ——2012年,将国家技术发明奖和科学技术进步奖分开单独评审,体现鼓励原始创新和重大发明创造的导向。

  ——2014年,克服重数量轻质量的倾向,在严格要求自然科学奖代表性论文论著不超过8篇的基础上,规定提交的授权发明专利最多不超过10项(前3项填写核心发明专利)。

  2.大幅削减数量,优化奖励结构。为突出鼓励原创和重大发明,严格控制科技进步奖数量,适度提高自然奖、发明奖的比重:

  ——2012年,自然、发明、进步三大奖项目总数比2011年减少11.8%,其中科技进步奖减少25.1%,自然科学奖增加13.9%,技术发明奖增加40%,三大奖的奖励结构进一步优化。

  ——2013年,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三大奖总数减少16.3%,比例结构大体上从原来的10%、15%、75%调整为15%、25%、60%,奖励结构趋于合理。科技进步奖从2011年的283项减少到188项,减少95项,减幅33.6%,成为2000年以来科技进步奖最少的一年。

  ——2014年,巩固改革成果,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三大奖总数和结构与2013年基本持平。

  二、坚持正确导向,发挥奖励激励作用

  3.突出对青年科技人才的激励。为激励青年科技人员创新创造热情,促进青年尖子人才脱颖而出:

  ——2012年,鼓励推荐45岁以下青年工程师或科学家作为牵头完成人申报国家科技奖,在坚持高标准的前提下,适度向45岁以下青年工程师或科学家作为牵头完成人的项目倾斜。

  ——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奖首次为40岁以下的青年科学家设立专门推荐渠道,不受推荐指标限制。2013年通过该渠道推荐的项目有1项通过了评审。

  ——2014年,通过该渠道推荐的项目有1项通过了评审。

  4.突出对创新团队的奖励。为激励联合攻关、协同创新:

  ——2012年,在科学技术进步奖中试点设立创新团队奖励,针对性设计制定了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坚持高标准、少而精的评审原则,奖励了3个创新团队。

  ——2013年,扩大试点推荐单位范围,奖励了3个创新团队。

  ——2014年,试点面向所有推荐单位推荐,3个创新团队通过了评审。

  5.突出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激励。为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推动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

  ——2013年,修订了创新企业奖励办法和评价标准,完善了评审程序和规则,加大了对企业主导完成的产学研用项目的激励力度。

  6.大力倡导潜心研究的科研风气。为鼓励潜心研究,减少学术浮躁、频繁报奖:

  ——2012年,在规定所有项目必须应用三年以上方可推荐的基础上,列入国家计划的项目从2012年起还要求整体验收两年方可推荐,增强项目的时间沉淀和实践检验。

  ——2013年,首次限定同一年度每人只能作为一个项目的前三完成人,杜绝同一完成人牵头多个项目报奖。

  ——2014年,规定同一年度每个人只允许作为1个项目的完成人参加国家科技奖励的评审。

  7.着力引导学术诚信。为培育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学风,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氛围:

  ——2013年,要求提供不在报奖人之列的论文合著者对报奖事项的知情同意证明。

  ——2013年,细化奖励评审的评议事项和重点内容,对申报奖种、组别投机取巧,题目、效果明显夸大,成果拼凑、拆分等问题进行专题评议,如虚假浮夸情节明显,可直接取消该项目的评审资格。

  ——2014年,针对占用他人成果报奖和拼凑报奖的问题,要求报奖人提交知识产权共有人的知情同意证明和不同单位间的人员合作关系证明。

  8.加强奖励政策和科普宣传。为充分发挥科技奖励的辐射作用,营造崇尚科学的社会氛围:

  ——2014年,拍摄制作了题为《改革进行时》、《国家科学技术奖》等宣传片,多次组织“国家科技奖讲堂”活动,开展有效的宣传和科普活动,得到广泛好评。

  9.极探索科技奖励与科技报告制度结合的机制。为引导建立国家科技报告制度:

  ——2014年,通过在推荐书增设栏目等方式,在三大项目奖推荐要求中增加对科技报告提交的有关规定。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