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全国政协委员王松灵:落实“5+3”为主体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
2020-05-26 中国科学报

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王松灵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加剧了医学人才短缺的现状,也凸显了医学教育体系改革的重要性。

  长期以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松灵一直关注医学人才培养的话题。“目前,我国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方式较混乱,有的是‘5年制’本科,有的经过‘5年本科+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后培养出硕士,也有的通过‘8年制’培养出博士。这些学生毕业后,全是医生,但水平参差不齐,这不利于医学发展。”

  国家教育部、卫健委曾出台文件,要求以“5+3”(5年临床医学本科教育、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或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模式为主体进行医学人才培养,但这一政策迟迟未得到落实。

  对此,他建议,设立单一层级的博士学位,临床医学5年制本科培养结束后,进行3年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合格者授予临床医学博士学位,做全科医师。

  完成“5+3”培养后,想做专科医师的,接受专科医师培训,培训合格者获专科医师博士,专科医师培训不与学位教育挂钩;想做医学科研工作的,再攻读其它学科的博士学位。

  “首先可以设立起‘5+3’的培养标准来,把高水平大学、有培养能力的院校纳入体系中,逐渐吸纳更多的达标院校。比如,设立5年规划,帮助20%左右的院校达标,10年之后50%的院校达标,20年后80%达标。”王松灵说。

  他表示,“多年来,我一直在呼吁这个事儿,但进展甚微,可能还是观念的问题。医学人才培养应是一个独立的体系,不能用理科、工科的培养方式直接套。否则就会违背医学教育规律,出现很多怪现象。”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