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12所高校拟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最高资助项目
2023-09-2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部门推荐)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体量最大的单体项目,面向科学前沿和国家需求,以科学目标为导向,加强顶层设计、明确重点发展方向,鼓励和培育具有原创性思想的探索性科研仪器研制,着力支持原创性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为科学研究提供更新颖的手段和工具,以全面提升我国的原始创新能力。

  基础科学中心项目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定位最高的基金项目,旨在瞄准国际科学前沿,集中和整合国内优势科研资源,产出一批国际领先水平的原创成果,抢占国际科学发展的制高点,形成若干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学术高地。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的2023年度项目指南,基础科学中心项目资助期限为5年,资助直接费用6000万元(数学和管理科学5000万元)。

  两类项目的2023年度拟资助信息如下:

  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部门推荐)

  清华大学,海底地震与电磁同步探测系统关键技术及验证样机

  2023年9月12日,自然科学基金委地球科学部在青岛组织召开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部门推荐)建议资助项目“海底地震与电磁同步探测系统关键技术及验证样机”现场考察会议。自然科学基金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兰玉杰出席并讲话。地球科学部副主任张朝林主持开幕式,专家组组长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郭旭升院士主持现场考察会。

  兰玉杰副主任指出,科研仪器研制是具有国家战略需求的重大任务,要从根本上破解我国基础研究“两头在外”问题,实现仪器平台等国产化替代。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是科学基金资助体系中体量最大的项目,定位于面向科学前沿和国家需求,鼓励和培育具有原创性、探索性科研仪器研制,提升我国的原始创新能力。要以科学目标为导向,开展有组织科研,鼓励多学科交叉,吸引多团队协同攻关,充分发挥基金的前瞻性和引领性作用,推动仪器研制项目从原始创新到产业化升级。这次考察的仪器项目紧密对接建设海洋强国战略,在现场考察中,专家组要充分考虑仪器研制和应用场景的紧迫性,多提宝贵意见,从仪器研制的条件保障和科学价值,特别是数据产出和知识共享以及能力建设方面进行严格规范把关。

  张朝林副主任作工作报告,对项目定位、现场考察的具体要求和下一步工作计划进行了阐述。清华大学宋士吉教授代表项目组汇报了项目的科学问题和目标、总体结构与性能指标、技术创新点、指标先进性、研究方案和研制基础与条件,专家组成员认真听取了项目汇报,并进行了提问和讨论。随后,专家组实地考察了清华大学青岛海洋科技园的实验室和相关仪器设备,重点考察了项目团队已有研究基础与条件,并对项目后续研制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经过充分调研和讨论,形成了现场考察报告,建议尽快立项。

  依托单位和项目组成员张建民院士和吴澄院士表示,将按照国家要求高标准的完成项目任务,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给予有力的支持。

  兰州大学,15T高场下超导材料力学的全服役场调控与测量装置研制

  2023年9月12日,自然科学基金委数理科学部在兰州召开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部门推荐)“15T高场下超导材料力学的全服役场调控与测量装置研制”现场考察会。自然科学基金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江松院士出席会议并讲话,项目依托单位兰州大学党委书记马小洁和校长严纯华院士出席会议并致辞。数理科学部常务副主任董国轩主持开幕式,专家组组长北京大学魏悦广院士主持现场考察会。

  江松副主任在致辞中指出,科学仪器设备是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的基石,现代科技的重大突破越来越依赖于先进的科学仪器。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是自然科学基金委围绕“四个面向”,立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旨在推动我国高端科研仪器自主发展而部署的一类重要项目。建议现场考察专家组充分发挥多领域学术优势,着重考察依托单位的保障条件和研制方案可行性,并希望从组织、管理等多个层面给项目组提出宝贵的指导意见。同时,强调项目依托单位和合作单位要加强协同配合,并做好研发场地、参研队伍、经费管理等方面的条件保障,保证项目高质量完成,在我国强磁场环境下的超导材料力学研究领域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

  马小洁书记与严纯华校长代表项目依托单位表示,兰州大学将严格按照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管理规定和各项要求,在项目执行过程中,从装置研发专用场地、核心骨干队伍、财务档案管理机制,以及其他配套条件方面提供必要的支持,全力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和高质量完成。

  兰州大学周又和院士代表项目组汇报了项目的科学目标、研究方案和已有基础,专家组成员认真听取了项目汇报,并进行了提问和讨论。随后,专家组实地考察了兰州大学超导力学实验室,重点考察了项目团队已有研究基础与拟建装置前期准备情况,并对项目的财务、组织模式和档案管理等关键环节提出了建议。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面向精细天文观测的高精度宽动态大口径光学检测系统

  2023年8月20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部门推荐)“面向精细天文观测的高精度宽动态大口径光学检测系统”监理会在长春举行。

  中国科学院条件保障与财务局曹凝副局长出席了此次会议,项目监理专家组由中国科学院大学樊仲维教授任组长,监理组成员包括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瞿荣辉研究员,近代物理研究所胡正国研究员,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刘俊秋高级会计师。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所长贾平、副所长张学军、所务委员黎大兵和基础科研处轮值处长张来明等出席会议。

  项目依托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合作单位包括上海理工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面向精细天文观测的高精度宽动态大口径光学检测系统”项目拟攻克面向4m量级大口径精细天文观测的高精度宽动态大口径光学检测系统,在实现高检测精度的同时拓宽检测仪器的空间分辨本领。仪器成功研制后,主要技术指标将达到世界领先或先进水平,将占领大口径光学检测的国际制高点,推动我国光学工程技术跨越式发展,为精细天文观测、国家安全、空间科学研究等国家重大需求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基础科学中心项目

  南京医科大学,常见慢性病的病因基础与精准预防

  2023年8月30日,自然科学基金委医学科学部在南京召开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常见慢性病的病因基础与精准预防”现场考察会。自然科学基金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张学敏院士出席会议并讲话,项目依托单位南京医科大学校长胡志斌出席并致辞。医学科学部常务副主任孙瑞娟主持开幕式,专家组组长王红阳院士主持现场考察会。

  专家组成员认真听取了项目汇报,并进行了提问和讨论;与基础科学中心项目负责人、项目骨干成员、依托单位及合作单位管理部门人员进行了分组访谈,深入了解研究工作基础及未来合作情况、科研条件及保障措施;实地考察了项目团队实验室设备与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上海交通大学,细胞命运调控与眼健康

  2023年8月29日,自然科学基金委医学科学部在上海召开基础科学中心项目“细胞命运调控与眼健康”现场考察会。自然科学基金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张学敏院士出席会议并讲话,项目依托单位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丁奎岭院士出席并致辞。医学科学部常务副主任孙瑞娟主持开幕式,专家组组长卞修武院士主持现场考察会。

  专家组成员认真听取了项目汇报,并进行了提问和讨论;与项目负责人、项目骨干成员、依托单位及合作单位相关人员进行了分组访谈,深入了解研究工作基础及未来合作情况、科研条件及保障措施;实地考察了项目团队实验室设备与公共平台等情况,对项目的管理实施提出了宝贵建议。

  浙江大学,超越标准模型的新物理研究

  8月22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组织专家对浙江大学基础科学中心项目“超越标准模型的新物理研究”进行现场考察。自然科学基金委党组成员、副主任于吉红院士,浙江大学党委书记任少波出席会议并讲话。自然科学基金委交叉科学部主任汤超院士、常务副主任陈拥军、副主任潘庆及相关工作人员,专家组成员,浙江大学黄先海副校长,学校及合作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相关管理部门负责人,项目组全体成员参加会议。

  基础科学中心项目负责人杜江峰院士进行项目汇报,重点介绍了项目拟开展的研究工作、研究方案、预期目标等。随后专家组就汇报内容进行了提问,与杜江峰院士、吴汉明院士等项目组成员展开热烈讨论。

  专家组视频考察了合作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相关实验场地和支撑条件,实地调研了学校该项目的科研条件、研究工作基础等。

  专家组对项目组成员、学校及合作单位的管理部门人员进行了分组访谈,并提出加强项目研究和管理工作的建设性意见,顺利完成了“超越标准模型的新物理研究”基础科学中心项目现场考察工作。

  中南大学,地球时空基准

  8月22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组织专家对中南大学、武汉大学和西安测绘研究所联合申请的“地球时空基准”基础科学中心项目进行现场考察。

  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蒋涤非,自然科学基金委地球科学部主任郭正堂院士,中南大学党委书记易红,自然科学基金委地球科学部、湖南省人民政府、湖南省科学技术厅、项目依托单位与合作单位相关部门负责人及团队主要成员参加会议。

  会上,项目负责人李建成院士从项目的研究背景和重大意义、关键科学问题、中心建设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团队和优势以及中心建设实施方案等方面进行汇报。

  专家组认真听取了项目汇报并进行了提问和讨论,实地考察了“全球时空基准”基础科学中心实验室设备与基础建设情况,与项目负责人、骨干成员、以及依托单位和合作单位的相关管理部门人员开展分组访谈,深入了解研究工作基础及未来合作、科研条件及保障措施等情况。

  专家组经过充分讨论后一致认为,该项目科学目标明确,学术思想创新,技术手段先进,预期可产出国际领先水平的原创成果,培养出世界一流的创新人才,建议批准立项,尽快启动,抢占地球时空基准建设的国际制高点。

  哈尔滨工业大学,空间机器人智能操控

  7月14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组织专家对我校基础科学中心项目“空间机器人智能操控”进行现场考察。基金委党组成员、副主任于吉红院士,我校校长韩杰才院士出席会议并讲话。

  “空间机器人智能操控”基础科学中心是首批面向航天事业布局的基础科学中心项目,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对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希望中心围绕空间机器人智能操控关键科学问题开展深入探索、引领空间机器人智能操控领域的国际前沿。

  基础科学中心项目负责人刘宏院士进行项目汇报,介绍了基础科学中心的基本情况、项目研究背景和预期目标。项目组邓宗全院士等骨干成员参加会议。

  湖南大学王耀南院士担任现场考察专家组组长。专家组针对汇报内容展开深入讨论并提出建设性意见,调研了基础科学中心实验场地、技术支撑条件与研究工作基础,分别对基础科学中心项目组成员、依托单位管理人员进行了分组访谈。

  专家组经过讨论后一致认为,“空间机器人智能操控”项目符合基础科学中心的项目定位和要求,对实现我国航天强国战略目标、空间机器人领域技术前瞻引领等具有重要意义,项目研究目标明确,团队分工合理,依托单位实施保障条件充分。

  南京大学,水质风险控制工程学

  8月23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组织专家对由南京大学作为依托单位,广东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作为合作单位共同申报的“水质风险控制工程学”基础科学中心项目进行现场考察。

  陆建华副主任在致辞中肯定了“水质风险控制工程学”项目的立项意义和工作基础,希望团队围绕基础科学中心的任务目标通力合作,力争在水质工程学领域取得有“增量”、“变量”、“分量”的标志性成果和重大突破,建成高水平示范性研究中心。

  项目负责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大学环境学院院长任洪强教授现场汇报了项目的研究背景与问题、研究方向与目标、研究任务与方案、工作基础与条件。

  专家组听取了项目汇报,实地考察了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水质风险控制研究实验室,并与项目负责人、骨干成员、依托单位及合作单位的科技管理部门人员进行了分组访谈。经过认真讨论,专家组形成了现场考察意见,一致同意“水质风险控制工程学”基础科学中心项目通过现场考察。

  “水质风险控制工程学”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将聚焦物质与能量驱动下的水质风险防控机制核心问题,重点探索污染、气候变化及其双重影响下水生态风险成因,阐明物质-能量驱动下水生态要素的调控机制,创建基于生态风险防控的碳污协同减排原理和技术系统,预期在水质风险防控理论、技术和工程应用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成为水质风险控制工程学高水平国际化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极端流动的多过程问题研究

  2023年8月25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数理科学部基础科学中心项目“极端流动的多过程问题研究”现场考察会在合肥举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数理科学部主任江松院士、数理科学部常务副主任董国轩、副主任孟庆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书记舒歌群、副校长傅尧出席会议。专家组组长何国威院士主持现场考察会。

  江松希望中心围绕极端流动的多过程问题深入探索,取得系列原创性成果,解决超高速飞行、风沙治理等国家重大需求中的关键科学问题,提升我国在相关领域的科学竞争力和国际地位。

  考察会上,项目负责人陆夕云院士汇报了“极端流动的多过程问题研究”基础科学中心项目的研究方向与中心构成、拟开展的研究工作、研究方案与预期目标、研究成绩与工作基础等情况。他表示,项目旨在构建工程与自然界中极端流动普适的多过程理论和方法体系,揭示极端流动中基本结构与流动特征的共性规律和机理,解决超高速飞行、风沙治理等国家重大需求中的关键科学问题。项目组有信心建成以多过程耦合研究为核心、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学术高地。

  专家组经充分讨论后一致认为,“极端流动的多过程问题研究”项目以学科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为牵引,团队分工明确,研究方案合理可行。项目符合自然科学基金委关于基础科学中心的项目定位和要求,通过对本项目的支持,有望在极端流动多过程理论、方法和机理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依托单位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实的条件基础。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极端流动的多过程问题研究”基础科学中心项目的现场考察。

  项目依托单位与合作单位的科技管理部门人员,项目骨干成员郑晓静院士、符松教授、罗喜胜教授、丁航教授及项目组全体成员参加会议。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