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同济大学樊秀娣:摒弃论文“SCI至上”正当时
2020-02-26 中国科学报

  作者 | 樊秀娣(同济大学教育现代化研究中心研究员)

 

  2月23日,教育部官网正式发布其与科技部共同研究制定的《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 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

  这是自2018年11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清理“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专项行动的通知》以来的又一项重大推进措施。

  “五唯”中最基本和最具决定性的指标是论文,因为“帽子”、职称、学历、奖项几乎都依赖于论文。

  而目前国内“称霸”的论文主要是SCI论文,尤以高影响因子和高被引的SCI论文“为王”,这是我国教育科研评价与管理深受“SCI至上”负面影响却难以根治的主要原因。

  本次《意见》的推出,直击“五唯”顽症痼疾之要害,对于确立中国教育科研的正确目标和评价导向、促进教育科研评价体系的建立健全、推动中国教育科研以服务国家建设和人类进步为己任等,可谓相当及时且有力。

  引导和指导国内教育科研活动按规律办事,这是《意见》中各项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其对于中国教育科研各项活动的科学意义有以下几点。

  让SCI论文回归成果载体的模样。

  SCI论文是学者展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形式之一,所以发表SCI论文不仅是学者的科研需要,也是国家科技发展的必然。国家会一如既往地重视并鼓励学者发表高质量的SCI论文。

  《意见》强调摒弃“以刊评文”,不把SCI论文与优质学术成果直接画等号,这是基于SCI、SCI收录期刊和SCI论文的客观现实。

  很显然,SCI论文终究还是发表在SCI收录期刊上的论文,它不是“评价学术水平与创新贡献的直接依据”。

  破除论文“SCI至上”,恰能使包括SCI论文在内的学术论文的内在品质得到更好的关注和发现。

  让行政管理回归服务角色的模样。

  SCI论文及相关指标之所以会得到超乎寻常的追捧, 主要基于SCI评价体系是目前全球唯一能对全学科论文给出定量数据的评价工具。

  广大管理者和专业人士也清楚其中的不合理,但出于行政管理和绩效考核的需要,也就将错就错下去了。这种行政权力对科研评价与管理的绝对主导,很可能会导致科研质量和效率的低下。

  《意见》明确“不把SCI论文相关指标作为科研人员、学科和大学评价的标签”,行政赖以管理学术的“把手”被卸除,将迫使高校行政管理回归到服务于教学科研的本职角色。

  让科学研究回归探究真理的模样。

  科研世界博大精深,科研人员出于兴趣和爱好探索未知世界,他们中的许多人不受名利约束,心甘情愿长期坐冷板凳,吸引和支撑他们的是对科技事业的无比热爱和崇高信仰。

  在科研领域,所有的科研劳动都值得尊重,得到满意结果的科研劳动有价值,没有得到满意结果的劳动付出同样珍贵无比。

  《意见》取消“直接依据SCI论文相关指标对个人和院系的奖励”,就要使发表SCI论文与名利思想相脱钩,激励科研人员发扬追求真理、严谨求实、民主平等、敢于质疑、甘于寂寞、乐于奉献的科学精神,胸怀大志,不斤斤计较于一时得失,更不为一己私利而学术不端,最终拿出优异成绩来回报国家和人民。

  让外部环境回归安静宽松的模样。

  高校办学治学需要一定的专注和沉静。各种“此起彼伏”发布的SCI论文相关指标、ESI指标排行以及以SCI论文、ESI为核心指标编制的排行榜,或以偏概全、或名不符实,大肆“渲染”指标数字的起起落落。

  殊不知一所高校的总体办学质量在一段时间内是相对稳定的,没必要看重数字的一时起落;教育科研指标理应是数量与质量的有机结合,为了数量而有意或无意忽视质量是相当危险的;有的重大科技成果需要几十年如一日的“蛰伏”努力,数据的一时落后说明不了什么问题。

  虽然高校应有不为外界左右的定力,但以目前高校所处的相对不够成熟的大环境而言,这类数据难免会影响学校的社会声誉和资源获得。

  《意见》叫停这类数据的发布,是免除高校无谓焦虑、助其安心踏实搞建设的实力之举。

  让同行评议回归客观公正的模样。

  《意见》针对高校内外部过度追求SCI论文相关指标的问题,提出要“完善学术同行评价”。

  学术同行评议制度是相对客观、科学和公正的科研评价技术和手段,也是国际通用的科研评价的做法。

  客观上国内学界却对学术同行评议制度颇有质疑,认为在国内现有的文化背景和学术生态下,同行评议会演变为学术权威、长官意志的“一言堂”,以及各种帮派的“人情关系网”。

  的确,同行评议决策的科学性主要取决于评议专家的个体素质和评价经验。

  为此,此次《意见》实施正是解决中国学术同行评议专家主观公正性问题的难得契机,要切实构建起评审专家的遴选制度、承诺制度、回避制度、信誉制度、追责制度等。

  再次强调,中国学者科学研究和成果交流需要在SCI期刊上发表论文,同时SCI期刊也需要刊载中国的各种论文成果。

  在中国国力和科技强盛的今天,中国学者的SCI论文不可或缺,中国学者发表高质量的SCI论文更值得鼓励并以此为荣。

  《意见》坚决破除论文“SCI至上”,是要扭转对于SCI论文“符号化”吹捧现象及其造成的不良影响。

  中国教育科研改革和评价又到了新的发力阶段,摒弃论文“SCI至上”正当时!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大学评价指标研究”〈编号BIAI60125〉资助)

  《中国科学报》 (2020-02-25 第5版 大学周刊)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