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高校青年教师的困境:在学术研究和生存压力中挣扎
2012-12-25 人民政协报
  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青年教师数量和比例不断增加,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我国高校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人数已超过86万,占全国高校专职教师总数的63.3%。在一般人眼中,大学老师应该是“知识水平高、经济收入高、社会地位高”的“三高”群体,然而事实上,身处于象牙塔内的高校青年教师却面临着人们不了解的困惑和艰辛。

  一位高校老师的困境:在学术研究和生存压力中挣扎

  34岁的林方(化名)在最近的一次副教授职称评定中失利,原因是他在留校任教的3年里,教学虽然成绩突出,但由于科研成果与其他候选者相比不具优势,最终落选。林方非常受挫,同时又有很多无奈和心酸。

  林方,国内知名大学工科博士毕业,因为博士期间成果突出而获得留校任教机会。“选择留校,一方面是因为对科研工作的兴趣,另一方面是认为在高校任教工作体面、收入不错。”但现实与他的想法有很大的落差。

  林方告诉记者,他的日常工作主要包含几个部分:一是,所在课题组负责人(通常被称为“老板”)分配的工作,包括课题相关的科研任务,以及给“老板”带的硕士生修改论文、选课、答疑。二是,学校安排的工作,包括一定课时的教学任务,还有学校的各项评估考核等。“这些工作虽不难,却很耗时。比如教学,为了上好一堂课,可能你需要一周的时间来备课。而一到评估、考核的时候,可能一整天都得耗在上面。”三是自我提升,包括参加学术活动、自主研究,对于青年教师来说这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既关系到职业长期发展,也影响教学质量。但是这部分工作短期内不能产生效益,反而需要经费的支持。“受现有的评价机制所限,没有经验缺乏资历的青年老师很难独立申请课题,因此得通过给老板干活或者承担教学任务,获取经费用于自我提升、独立科研。”林方无奈地表示:“但是我所面临的困境是,做这两项工作占据了太多的时间,自己独立科研的时间非常有限,没有独立科研成果,便无法通过职称评测;如果放弃给老板干活或者教学任务完不成,相当于切断了科研经费和家庭收入来源。”

  在科研、教学和经济的三重压力下,林方尚未找到突破之道,首次参评副教授失利后,对未来的生活和职业发展,林方倍感焦虑和迷茫,“现在高校的政策是‘非升即走’,5年内再不能评上副教授,就只能离职。”

  在工作之外,林方能留给家庭的时间少得可怜,“每天都很忙,可一年到头能贡献给家里的工资不到4万元,家庭事务还多亏妻子打理,几乎没有时间陪伴孩子。自己和家人都把希望寄托在未来,但是对于这个未来,我越发不确信。”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