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民族复兴要靠科技支撑
2016-05-23 主编微讲堂 李志民

  当今世界的竞争更多地体现在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国防实力的竞争,而这背后竞争的是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而不是论文数量的攀比。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背后又是教育培养的人才质量。任何国家经济的发展,都要经过三个台阶:充分解放生产力、适度和谐的生产关系和强大的科技支撑。

  整体上看,我们国家目前还处在第一个台阶上,还有强大的后劲。解放后,我们国家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分配制度。从刚解放时期的“供给制”,到后来的“八级工资制”,再后来又调整为“二十三级”行政系列,再后来工人阶级也有“八级工资制”。我们这种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分配制度,它讲得不是按劳分配,而是按资历和身份分配。

  按劳分配是调动生产力的基石。尽管“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写入了1975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实际上真正有所体现“按劳分配”开 始于改革开放。我们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为了发展经济,都是在围绕按劳分配的原则在一点一滴的扩大。从根本上来讲,我们这些改革都是围绕这一点调动人的积极性,从人的改善自己生活条件,使自己的生活过得更美好的良好愿望出发,多干活就能多挣钱,我们的社会也得到了发展。从根本上讲,就是体现“按劳分配”,而且“按劳分配”体现的程度越来越大了,但是远远没有从根本上体现。

  为什么讲我们在经济发展的第一个台阶上呢?主要是讲,改革开放以来,几乎进行的所有改革都是紧紧体现在解放生产力上,围绕着逐步扩大“按劳分配”的比例,我们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改革,经过了三十多年,我们国家的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这种发展,发展到现在,我们的人均GDP排在世界的第77位,与世界发达国家是一个巨大的差距。尽管我们日子比过去富裕了,但是差距还是明显的,我们正在第一个台阶上,解放生产力上,当然解放生产力到一定程度上,因为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有一定限度的,所以仅仅依靠“按劳分配”的原则来促进经济发展是有限度的。

  我们下一步改革怎么办?我们新一届政府应该有很多很好的想法和规划,比如新一届政府加强国有资产的管理,深化国有企业的改革,证券市场改革,营改增的税收制度改革等。我们也正在做各种生产关系的调整,下一步的改革,要想我们国家的经济再上一个台阶,继续调动生产力积极性是一个方面,更多是要调整生产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调整各种利益集团、利益阶层之间的关系,怎么样才能真正使生产资料和生产力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是第二个台阶。如果这一步走好的话,我们的经济还会再上一个台阶,譬如成为世界第一的经济大国。这只是我的想象,我不是经济学家,但我有这样的认识。但经济第一大国只是经济总量, 人均GDP就可能排名靠后,别说跟美国比,跟日本都是差得很远。这是经济的第二个台阶。

  如果再想发展,上好经济发展的第三个台阶,那么只能靠科技发展,靠强大的科技支撑。如果我们自己的科技成果对国家经济的贡献不够,我们的国家只可能是一个中等偏下的国家,我们中华民族也顶多算得上二流民族。

  我们要通过创新科技管理制度,创新科技评价和激励体系来充分调动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转化现有科研成果,开发新的科技成果。我们可以讲,大学有很多的科技成果,但是开发转化的很不够,这里面有很多的原因。首先,最根本最核心的原因是科技评价导向有问题,激励政策不到位,教授的科研观念不对头。因为在长期的 计划经济体制下,我们很多的科研成果可以说是不值得转化的,原因是它立项时没有和生产实际相结合,教授发表了论文就可以结题了。因为很多我们研究立项的时 候,教授认为这方面应该研究,应该向国家申请经费。但是,他没有考虑我们生产实际需不需要。当然我不反对有重大理论贡献和科学研究,应该投入精力财力来研 究。但是我想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科研怎么样与国家的经济建设相结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这样就需要转变我们教授的科研观念。靠激励政策引导 广大科研人员面向经济主战场。

  科技人员潜能的挖掘关键是利益分配问题,评价体系的导向要达到国家利益与科技人员利益相协调,适当激励取得重要成果的科研人员,充分体现按劳分配原则,不能只讲奉献。奉献很重要,但这只能对科学完人要求,一般科研人员要养家糊口,他们难以做到完全奉献。中央政府最近多次发布法规和文件,加大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政策,政府相关管理部门要出台落实中央关于奖励取得重大科技成果的科研人员的政策,不能以社会公平为由(实质上是部门权力)限制奖励科研人员的政策出 台或落实相关法规,造成中央政策肠梗阻。相关奖励激励政策不落实,将直接影响国家科技发展,影响建设创新型国家进程,影响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主编李志民)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