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中央有了新政策,关键在于落实好
2016-03-28 主编微讲堂 李志民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在人才管理体制,评价、流动和激励机制等方面比以往政策都有很多突破。

  一、根据岗位特点评价人才,要突出品德、能力和业绩评价,不再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

  以往评价人才,首先要看学历,再看职称,而职称的每上一个台阶都要看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载体影响因子。职称过分与论文挂钩,特别是对与发表论文关系不大的职业技能型人才,过分强调论文数量,导致论文造假抄袭乱象频出,还滋生出论文枪手、论文买卖、版面收费的黑色产业链。

  根 据新的文件精神,今后对人才的评价,不再把发表论文作为全部涉及研发人员的唯一尺子,而是根据不同的职业特点分类进行,这样提升了精准度,增加了公平性。 《意见》明确指出,要突出品德、能力和业绩评价,克服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等倾向。不将论文等作为评价应用型人才的限制性条件。此外,制定分类推进人才 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建立符合中小学教师、全科医生等岗位特点的人才评价机制。

  二、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外语和计算机考试不作统一要求

  在大学、医院等机构工作,职称很重要,没有职称,直接影响工资和福利待遇。要评职称,需要各式各样的条件,很多岗位可能用不到英语,还要参加各种可能完全不相干的考试。新的《意见》指出,“对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不作统一要求”。但这并非就是完全取消了这两项考试,与这两项能力相关的一些专业岗位,在职称评定时仍会考虑英语和计算机能力的要求。

  《意见》中要求进一步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突出用人主体在职称评审中的主导作用,合理界定和下放职称评审权限,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和国有企业自主评审。一个人只要有能力、有水平,不管是职称也好,待遇也好,是金子都会发光,是石头就别想冒光。

  三、打破体制身份障碍,促进人才顺畅流动

  长期以来,体制内和体制外人才身份问题造成了很多管理问题,也产生很多不必要的矛盾。此外,党政机关与企业单位之间人才干部交流渠道不够通畅,管理体制不可兼容。这次《意见》提出,畅通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各方面人才流动渠道。

  要研究制定吸引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优秀人才进入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的政策措施,注重人选思想品德、职业素养、从业经验和专业技能综合考核。中央再次明确提高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人才保障水平,对于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人才,将在“政治上受重视、社会上受尊重、经济上得实惠”。

  四、破除论资排辈、抓紧培养造就青年人才

  新的《意见》指出,要促进青年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等陈旧观念,抓紧培养造就青年人才。以往“论资排辈”是职场晋升的“潜规则”,资历和年头不够就别想升迁,业绩再好也得为年资更长的前辈“让路”。这种职称排队模式将被打破,制定有利于青年拔尖人才晋升的优惠政策。

  在新政策的推动下,青年人才会获得更多、更有力度的培养。不久的将来,大学、科研院所和企业等用人单位会把真正有能力的青年人才选拔出来,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岗位,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青年人一定会大有作为。(主编李志民)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