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世博会记载人类探月艰辛历程
2010-06-07 科学时报 张巧玲


世界气象馆的巨大球体显示出的月球影像,由“嫦娥一号”卫星拍摄的月球照片合成。



  太空家园馆展示月球车模型。

  坐落在上海世博园的世界气象馆造型如“云中水滴”,由于展馆形如云状,白色薄膜上时而会喷出一团云雾,如梦如幻,充满传奇色彩,一直是备受追捧的展馆之一。

  然而,可能很多人参观这个展馆时都会错过一个重要内容:在世界气象馆的“小球大世界”展厅中央悬挂着一个巨大球体,在投影仪的帮助下,会显示出一幅月球影像。

  “这幅月球影像就是由‘嫦娥一号’卫星拍摄的月球照片合成的,是目前世界上质量最高的月球影像。”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向《科学时报》介绍。

  欧阳自远还告诉记者,从1851年伦敦世博会至2010年上海世博会,历时159年,许多世博会都采用不同方式记载着人类探测月球的艰辛历程和伟大成就,展示着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光辉前景。

  欧阳自远介绍,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40多亿年以来,月球忠实地伴随着地球共同经历荒古的演化过程,抵御一部分小天体对地球的撞击,掀起汹涌澎湃的海洋潮汐,增添了地球的活力,因此人类与月球一直有着深厚的情感。自古以来,人们都试图通过各种方式了解月球。

  由于科技发展水平极其有限,长期以来,人类只能用裸眼和望远镜观察月球,分辨率在10公里以上。

  1851年,在伦敦举行的第一届世博会展示了一台名为Ross的望远镜,其口径为11.5英寸(29.2厘米),镜筒20英尺(6.1米);同时还展示了Bond父子1849年12月18日拍摄的天体摄影杰作——月面图,这是用38厘米折射望远镜跟踪曝光20分钟拍摄而成的。

  上世纪50年代末,人类开始了月球的空间探测时代,并于1958~1976年掀起第一次探月高潮。这期间,全球共发射108枚探测器,成功或部分成功52枚(48%);6次载人登月、3次不载人登月取样,共取回382千克月球样品。在技术上,月球探测实现了月球飞越、环绕、硬/软着陆、巡视、无人采样返回和载人登月,分别突破了大量关键技术,将人类的航天技术水平推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人类空间探测活动的开展,给世界博览会提供了重要的展示内容。1967年的加拿大蒙特利尔世博会上,美国馆展示了“虚拟登月”,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仿月球展品—— 一个高达123英尺的升降梯载着参观者掠过模拟的月球奇境。而在大约两年后,1969年7月16日,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成功实施,将虚拟变成了现实。

  1970年的大阪世博会上,“阿波罗8号”指令舱原件在美国馆展出。“阿波罗8号”于1968年12月21日发射,是人类第一次实现载人环月飞行,其近月点为110公里。大阪世博会上还展出了太阳塔和“月亮石”,其中“月亮石”是1969年7月16日发射的“阿波罗11号”宇航员采集回来的月球岩石样品。

  1978年,美国总统安全事务顾问布热津斯基代表卡特总统向华国锋赠送了一块月岩,国务院办公厅将月岩交给中科院地化所欧阳自远的团队进行分析研究。样品仅重1克,欧阳自远团队使用其中的0.5克完成全部研究工作,初步探讨了其成因,并发表14篇研究论文,证明是由“阿波罗17号”采集的月海玄武岩。另外0.5克交给北京天文馆向公众展出。

  21世纪前后,在全球范围兴起了新一轮探月的高潮,世界各国纷纷提出规模庞大的月球探测计划,其中载人登月和建设月球基地都是各国月球探测活动的最终目标。提出重返月球计划的国家包括美国、俄罗斯、日本、德国、英国、法国、乌克兰、奥地利、巴西、印度、韩国等。

  2004年1月2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等批准我国月球探测工程立项实施。

  根据战略发展规划,中国的月球探测计划分为“探”、“登”、“驻”3步;“探”又分为“绕”、“落”、“回”3个阶段。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成功升空。截至目前,“嫦娥一号”获取了海量科学探测数据。在月球地形探测方面,我国已经成功获得首幅月面图、全月影像图、月球标准基础地图、全月球数字高程模型和三维月球地形图等重要成果;在元素、矿物和岩石类型与分布,月壤的特性和厚度,月球空间环境的探测等方面都取得了一系列科学成果。

  据有关方面透露,我国将于今年年底前发射“嫦娥二号”,而中国探月工程的二期工作也已经开展。

  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除了世界气象馆关于“嫦娥一号”月球影像成果展出外,记者还在太空家园馆看到了一些科研机构为“嫦娥三号”制作的月球车模型。

  “世博会总是在展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光辉前景,而随着新一轮月球探测热潮的兴起,世界各国月球探测会给世博会提供越来越多的展示内容。”欧阳自远说。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