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网讯,由清华大学主办的功能超分子体系国际香山科学会议于10月27-29日在清华大学召开。来自10个国家的100余位代表围绕多层次分子组装体的结构、动态与功能主题,探讨研究进展、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此次会议由清华大学张希院士担任执行主席。会议期间,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院士会见了与会的部分代表。
会议上,法国路易巴斯德大学J.M.Lehn教授(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做了题为“化学的未来:从超分子化学到自适性化学”的大会报告,另有来自32名参会代表作了特邀报告。此外,来自清华大学、中科院化学所、吉林大学、德国明斯特大学等高校、科研机构的40位师生展出了他们的科研工作墙报。
会议代表中有很多在当前化学界的知名学者。如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I. Willner院士(清华大学客座教授),美国新墨西哥大D.G. Whitten教授(美国Langmuir期刊主编),德国明斯特大学H. Fuchs教授(德国Small 期刊主编,清华大学客座教授),吉林大学沈家骢院士,复旦大学江明院士,上海交通大学颜德岳院士,中国科学院化学所江雷院士等。
超分子化学具有独有的概念和语言,已成为化学学科中的一个新分支。同时,它也提供了一种超越分子层次的思维方式,为不同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新动力。近来,超分子化学已远远超越了主-客体分子识别研究,各种分子间相互作用及其协同效应均可用来构筑有序的分子组装体, 并从简单纳米结构的构筑发展为基于功能设计的复杂纳米组装,呈现出从模拟自然和超越自然的发展趋势。
香山科学会议是我国重要的科学论坛。自1994年以来,围绕超分子主题已成功举办了1次国内和5次国际香山会议,是目前唯一的系列香山科学会议。(孟)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