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科学家争论第六次物种大灭绝 争议共识同存
2015-07-03 科技日报 

  人类或已开启第六次物种大灭绝时期。近日,发表在《科学进展》期刊上的一项研究作出上述结论。

  从上世纪90年代出现这一说法到现在,这个事关人类终极命运的问题一直是科学界颇具争议的话题。因此,不难理解这项研究一经刊出便成了热点,而且再次“勾”出了人们关于第六次物种大灭绝的一串串疑团。

  依旧是场争论 

  在关于第六次物种大灭绝的争论中,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2003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获得者陈均远站在正方的阵营里。

  陈均远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现在的确处在一个新的大灭绝事件之中。这次灭绝事件诱发的原因不同于其他灭绝事件,它与人类的崛起和人类对大自然粗暴的干预相关。”

  他认为,人类对大自然的干预并非开始于现在,而是在几万年前就有,如猛犸象的灭绝就与早期人类过度捕杀有关。“我认为人类处在新的大灭绝的进程之中这一提法是可信的。至于灭绝的速度,由于自然状态下的灭绝速度无法确定,学者之间对演化速率的估测出现重要分歧是可以理解的。”陈均远说。

  同为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的袁训来则属于反方,他认为第六次物种大灭绝只是“夸大其词”。“前五次大灭绝都是全球性的灭绝,也就是说无论是低等的还是高等的、无论是海生的还是陆生的物种都会发生灭绝。这一点对判断是否是全球性大灭绝非常重要。”

  袁训来说,《科学进展》期刊上这项研究只涉及比较高等的脊椎动物和哺乳动物,但脊椎动物的数量远远小于无脊椎动物。“如果仅从脊椎动物角度来衡量,是不严谨的,也不能跟其他五次大灭绝相提并论。”

  似乎有更多的科学家站在正方与反方之间,他们是谨慎派。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地球生物系教授童金南告诉记者,地质历史上较大的灭绝事件有60多次,被称为大灭绝的有5次。“我个人认为地球正在经历一个新的灭绝时期,但是能不能达到大灭绝的水平,现在并不好说。”

  争议点还不少 

  已知在人类出现之前地球曾发生过5次物种大灭绝,人类出现以后造成了很多其他物种灭亡,问人类会不会造成第六次物种大灭绝?

  这道看似简单的题目让很多科学家头疼。原因是,已知条件背后还有大量未知数。最简单的未知数包括:地球上目前有多少物种?有多少物种已经灭绝?灭绝速度是多少?灭绝率达到多少算是大灭绝?都很难说清楚。

  袁训来告诉记者,对于物种灭绝速度的估测,首先是建立在对当前物种总数量比较清楚的基础上的,而科学界对地球上究竟有多少物种并没有确切的一致意见。总体来说,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从300万种到1亿种,差异十分巨大。

  另外,由于统计的物种以及统计方法千差万别,对于目前的物种灭绝速度,科学家也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去年年底发表在《自然》期刊上的研究指出,目前物种灭绝速度比在自然情况下快1000倍,而最新统计结果是快114倍。“目前只能通过已知的东西来推测未知,但是用脊椎动物估算的灭绝速度,和用无脊椎动物估算的灭绝速度是不一样的。”童金南说。

  抛开这些不谈,灭绝速度或灭绝率达到多少可以算作大灭绝?童金南认为,历史上5次大灭绝的灭绝率都超过50%,灭绝率超过百分之四五十大概可以称作大灭绝。陈均远的答案是:“不同灭绝事件之间的特点各不相同,无法人为地给灭绝速度定一个固定门槛。”

  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干扰项”是新物种的出现。“有些人会认为虽然物种在灭绝,但是生物界也在以相同的或者更快的速度新生,一正一负相互抵消了,地球的生物多样性并没有改变,或者说地球的物种数量总体还在增加。在这种情况下,不同学者对如何认识这个问题有不同看法。”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沈树忠解释道。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阅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