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机器人风暴来袭:中国的机遇与挑战
2018-08-29 中国科学报

▲机器鱼

会写毛笔字的机器人 韩扬眉摄

  “奶茶机器人”两分钟内便可制作出口味与人工相差无几的定制奶茶;形似蜘蛛的特种机器人可巡检复杂危险环境下的设备运行状况;“多才多艺”的机械臂会弹琴、写毛笔字、3D打印自画像,还会精准分拣货物……在日前落下帷幕的“2018世界机器人大会”上,中国机器人展品令人目不暇接,更让人感叹,自动化的未来正深入我们生活各个领域。

  近年来,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产业规模与市场空间不断扩大,整个产业链呈现较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不容忽视的是,其在核心技术研发、人工智能融合、国际合作等方面仍面临瓶颈制约。

  关键:聚拢高端人才,突破核心技术

  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国产工业机器人销量为37825台,同比增长29.8%,而外资机器人在华销量为103191台,同比增长高达71.9%。

  “国产机器人在高端市场占有份额比较少,在诸如汽车工业等‘主干道’领域,国产工业机器人的性能、速度、稳定性等与发达国家差距还是比较大。”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丁汉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目前,我国机器人大多处于低端水平,高端机器人产品与发达国家有差距,同时面临国外对机器人核心技术进行封锁的状态。在丁汉看来,中国机器人研发要精益求精。要想摆脱国产机器人低端化,需要一批高技术人才做“十年磨一剑”的研发。“在这个行业深耕、做透,吸引高水平人才进入实体经济,只有这样才能做出高端装备。”

  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的正在开展的“共融机器人重大研究计划”,恰恰就是以实现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的突破,提高机器人性能和可靠性为目标。

  “真正进入主干道工业领域才算了不起,这需要聚拢一批高端核心技术人才在这个行业里坚守,干个十年、二十年,肯定干得出来。”丁汉说。

  方向:突破机器人认知智能

  2016年3月人工智能机器人AlphaGo与韩国棋手李世石的首尔大战震惊世界,机器人对人类的赶超似乎只在一瞬间。人工智能步入了大数据化媒体自主性人机协同的新发展阶段,正从感知智能向认知智能加速迈进,这成为未来机器人产业突破与提升的重要引擎。

  人工智能技术的导入,使机器人的发展迎来新变化,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张钹认为,人工智能刚刚起步,现在正处于初创阶段,还没有形成理论体系,也没有形成统一架构,这就给予我国一个绝好的机遇,在共同起跑线上开拓全新的领域。

  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总裁曲道奎说:“过去的机器人是一个‘残疾人’,它没有感知,像‘瞎子’一样,你告诉它怎么做,它就怎么做。”然而,制造工业的作业环境是变化的,没有感知的机器人无法适应作业环境。

  如今,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把各种感知系统导入机器人,增强人机合作,有望带来机器人新的应用。

  但人工智能系统的不可解释性和鲁棒性问题还应引起人们的深度重视。“以人工智能在医疗健康中的应用为例,人工智能可以读片识别出病人患有癌症,但却说不出道理,这是它的不可解释性问题;如果再加上一些干扰信号,它可能会做出完全错误的判断,这就是鲁棒性问题。”张钹解释道。

  未来:国际合作求共赢

  机器人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其相关技术仅依靠深度学习的算法远远不够,需要行业专家、行业数据的共同支撑。利用各个细分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数据,相关领域的创业者和科学家进行合作,共同促进机器人产业整体的良性发展。

  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Karel Eloot在2018世界机器人大会上表示,机器人行业在中国可能只有数十年的历史,过去大多数机器人技术都是由跨国企业供应的,只有不到5%的机器人和机器人技术是由中国公司做出来的。预计2020年,中国机器人需求量将占全球需求量的40%,这既是机会,也是挑战。

  这意味着,中国机器人产业将会有一个巨大的变化。提质保量,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全球机器人行业共同的挑战。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倡议,在全球协同开放共享的新时代,全球机器人领域应共同树立高质量发展新理念,共同打造全球协同研发新体系,共同构建全球产业合作新生态,共同开创全球应用深化新格局。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