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雷朝滋:高校科技创新工作应“走实走深”
2021-04-07 中国科学报

  ■雷朝滋

  当今世界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交汇点,科技创新对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高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高校建有60%以上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聚集60%以上的全国高层次人才,承担了80%以上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高校两院院士在全国院士总数中占比超过40%。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经过几十年的建设,我国高等学校的教学体系已经比较完备,但是在科技创新方面,特别是在科研平台建设、体系化构建、顶层设计的系统谋划上做得还不够。

  日前发布的《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2021年工作要点》指出,加强统筹谋划,建设高质量高校科技创新体系。每一所高校都要思考怎样构建高质量科技创新体系,特别是“双一流”建设高校。

  如何建设高质量高校创新体系?一方面,教育部即将出台相关政策性文件,提出高质量高校创新体系建设的要求及原则,对高校科技创新工作进行政策引导。另一方面,教育部即将启动顶尖学科建设,并以此为抓手,重点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靠创新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促进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更好发挥创新驱动发展作用。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实实在在的科技创新成果是高质量发展的支撑。瞄准真问题、做真学问,“走实走深”是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后,对高校科技创新工作的总体要求。

  高校科技创新工作做到“走实走深”,首先要转变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一方面,国家相关部门要在政治上进行引导,调整评价导向,强调高校科技创新成果的实际贡献和质量;另一方面,高校要引导科研人员回归初心,瞄准真问题、做真学问,真创新、真贡献。

  项目、基地、人才,是科研工作的三要素。从项目的角度来讲,要引导科研人员根据国家需求来选择项目,不要什么好做就做什么、什么容易出成果就做什么,尤其不要为了完成数量指标而做。国家需求有两个方面,既包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安全的需求,也包括人类文明进步、科技进步的需求。

  此外,高校要围绕平台战略目标,把科技创新基地平台做实,经得起检验。平台不仅仅是物的概念,要有人才,有攻坚团队。队伍不等于团队,人数不代表能力,更不等于战斗力,要按照一定规则组织起来,有共同的目标,能够协同攻关、协同作战,这样的团队才是真的、实的。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新的科技产业革命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动能,科技成果转化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手段。我国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但目前仍有一些问题亟须解决。

  这些年来,为了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从国家到各部委、学校做了大量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激励政策,政策条件很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很多问题还是要从成果本身入手,成果有用是第一位的。转化率反映科技成果的经济价值和使用价值,科技成果不能单纯地看技术指标,必须要有市场需求和应用前景。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要两手抓。一是要抓成果质量,二是要抓政策问题。质量是内因,是影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根本原因,也是目前提高转化率的主要着力点;政策是外因,其目的是调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

  此外,在政策落实方面,当前相关政策已经建立了容错机制,高校要敢于担当、大胆落实。

  (作者系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司长,据其在中国农业大学2021年科技创新大会上的报告整理)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